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玉米細菌性莖腐病具有傳染性強、在高溫高濕環境下易暴發流行等特點,對玉米產量影響很大。近年來,隨著玉米田病蟲害種類的不斷增多,玉米細菌性莖腐病的發生也呈現逐年加重趨勢,為更好地指導生產,現將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發病癥狀玉米細菌性莖腐病的典型癥狀是在玉米中部的葉鞘和莖稈上發生水浸狀腐爛,引起組織軟化,并有腥臭味。一般從喇叭期(7月上旬)開始發病,在植株基部葉鞘上出現褐色不規則形病斑,條件適宜時病斑逐漸擴大并侵入莖稈、心葉,造成組織腐爛、壞死,散發出腥臭味,病株自病部倒折;玉米抽雄后,地上莖節、葉鞘、雌穗、雄穗、苞葉等部位均可感病。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玉米60厘米高時組織柔嫩易發病,害蟲危害造成的傷口有利于病菌侵入。此外害蟲攜帶的病菌也能起到傳播病菌的作用,如玉米螟、甜菜夜蛾、棉鈴蟲等蟲口密度大時發病重。降雨有利于發病,特別是連續干旱后突降暴雨,田間濕度大,病菌浸染率高。田間植株密度過大,通風不良,施用氮肥過多也有利于發病。細菌性莖腐病發病迅速,由發病到倒折僅需2天。
防治方法及早清除田間病株,集中銷毀;合理施肥,雨后及時排除田間積水,培土,促進玉米生長健壯,增強抗病能力;適時噴灑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防治玉米螟、甜菜夜蛾、棉鈴蟲等,減少傷口,控制傳播途徑;發病初期,使用77%可殺得或60%瑞毒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有明顯的防治效果;發病后期噴灑57.6%冠菌清干懸乳劑1000倍液或農用鏈霉素4000倍液,防治效果較好。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