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玉米生長后期,穗子上長黑瘤子、黑包,一般是由玉米黑粉病或玉米絲黑穗病引起的,統稱玉米黑穗病。發病較為普遍的玉米絲黑穗病為真菌系統性病害,其病原菌為絲軸黑粉菌屬,在玉米苗期侵入植株,一般到穗期才表現典型癥狀。
一、發病原因
1.土壤帶菌率高。玉米黑粉病和絲黑穗病是玉米主產區的常見病害,常年病株率在5%左右。由于田間菌源的逐年積累,土壤帶菌率較高,直接導致了玉米絲黑穗病的頻繁發生。
2.氣候條件影響。今年玉米播種期偏旱,不少地塊是造墑搶播,從播種到出苗期間地溫較低,地溫上升慢,拉長了玉米出土和幼苗發育初期這個易感病階段,而玉米抽穗后雨水偏多,給病原菌創造了更多的侵染機會,導致了玉米絲黑穗病的嚴重發生。
3.對種子處理不當。播前對可能帶菌的玉米種子未拌種或拌種技術不當,是造成病害發生的重要因素。
二、防治方法玉米黑穗病一旦發病,再進行藥劑防治已無作用,只能采取如下措施進行田間管理,以降低來年的發病率。
1.玉米黑粉病是苗期侵染病害,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是播前采用藥劑拌種。近年來推廣使用“立克秀”、“速保利”等藥劑拌種,一方面可以殺滅種子上可能帶有的病菌,另一方面可以阻止土壤中的病菌侵染。
2.對有玉米黑穗病癥狀的玉米植株連根砍伐,帶出田外集中進行深埋或焚燒。嚴禁進行漚肥或用作牧草,因肥中或牲畜取食后的排泄物中帶菌,會造成來年繼續感染。
3.對于發病重的地塊,建議合理安排非寄主作物輪作倒茬2~3年。
4.發病區應選種抗病品種。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