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近幾年來,由于外來品種大量增加,雜交品種所占比重逐年加大,氮素化肥用量增加,玉米病蟲害發生危害加重。我縣發生較重的病害有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銹病、玉米穗腐病、玉米灰斑病,疑似玉米霜霉病,此外還有玉米紋枯病、玉米瘤黑粉病、玉米干腐病、玉米莖腐病等。蟲害主要有玉米螟、玉米蚜蟲、玉米地下害蟲、粘蟲、鐵夾蟲等。為了保障玉米生產,必須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針,牢固樹立“公共植保、綠色植!崩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玉米病蟲害的發生。主要綜合防治技術如下:
1、種植高產抗病品種。多注意觀查當地玉米病害發生情況,當年發病較重的品種,來年不能再種。
2、改善栽培管理。
①實施規格化種植,達到合理密植,使玉米地通風透光,有利于玉米健壯生長而不利于玉米病害發生。
②實施間作套種,應用生物多樣性控制病害。如:花生、大豆與玉米間作。
③科學施肥和中耕管理。在大培土時,如果玉米已經發生病害,可以先摘除處理病葉,噴灑殺菌劑,再中耕培土。
④田園清潔,壓低初浸染源。要革除玉米桔桿在地理留存至次年播種時的不良習慣,因地制宜處理好玉米桔桿。
⑤藥劑防治。多觀察玉米病害發生動態,適時開展藥劑防治。一般在發病初期用藥,玉米穗腐病、紋枯病(花腳桿)用井岡霉素,玉米銹病用粉銹寧,效果較好。玉米大班病、小斑病、灰斑病目前未見特效藥,但用甲基托布津、百菌清防治有一定效果。玉米螟(鉆心蟲)防治:抽雄前采用1.5%的辛硫磷顆粒劑或呋喃丹,丟放于喇叭口內;穗期用90%的敵百蟲800―1000倍液或辛硫磷1000倍液,滴于雌穗頂部,效果較好;地下害蟲主要采用毒餌誘殺,用辛硫磷或敵百蟲拌細土撒施。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