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別名】膨皮豆,太口唇,蛾眉豆。
【來源】為豆科*豆屬植物銳豆Lablabpurpureus(Linn.)Sweet[Dolichoslablablinn.]的干燥成熟白色種子。
【原植物】扁豆又名銳豆、雪豆。為多年生纏繞藤本,莖長可達6米,稍粗壯,常帶淡紫色。葉為具3小葉的羽狀復葉,托葉細小,葉柄長3~9厘米;小葉闊三角狀卵形,長6~10厘米,長與寬約相等,側生小葉偏斜,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近截形;小托葉線形,長3~4毫米,略被毛。夏、秋間開花;總狀花序腋生,直立,長15~25厚米,花2朵至多朵叢生于花序總軸的節上,長15~18毫米,萼闊鐘狀,長約6毫米,萼齒5枚,具緣毛,上部2裂齒幾完全合生,較闊,其余3枚近相等;花冠蝶形;白色,旗瓣闊圓形,瓣片基部兩側具2枚小附屬體,附屬體下延為兩耳;翼瓣闊倒卵形;龍骨瓣彎曲幾成直角,基部漸狹;雄蕊10枚,9枚合生,1枚單生;子房線狀,有毛。莢果倒卵狀長橢圓形,扁平,長5~7厘米,近頂端最闊,寬1.4~1.8厘米,直或稍向背彎曲,頂端有彎曲的尖喙,基部漸狹;每莢有種子3~5粒。種子扁平,長橢圓形,通常白色,種臍線形。原產于非洲,現廣泛栽培于熱帶地區。我省及江蘇、安徽、浙江、河南、陜西、山西,遼寧、河北、廣西、海南、湖南、湖北、四川、貴州、云南等省區均有種植。
【藥材】產地我省各地有產,以粵北地區出產較多。采收加工秋季種子充分成熟時將莢果摘下,曬干,剝除果殼,收集種子,復曬至足干。性狀呈橢圓形或卵圓形,略扁,長0.8~1.2厘米,寬6~9毫米。表面淡黃白色,平滑而略具光澤,偶有小點黑斑,一側邊緣具眉狀隆起的白色種阜,長約為周徑的1/3,剝除后可見凹陷的種臍,種阜的一端有1珠孔,另一端有短種脊。質堅實。種皮薄而脆,內有淡黃白色肥厚子葉2片。氣微,味淡,嚼之有豆腥味。質量要求以顆粒大、飽滿、白色者為佳。包裝貯藏用麻袋裝載,存放于通風陰涼干燥處。防蛀,防鼠咬。
【藥理】抗菌、抗病毒作用本品煎劑用平板紙片法,對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本品水透析液及非透析液中含有對小鼠ColumbiaSK病毒有抑制作用的成分。并對食物中毒引起的嘔吐、急性胃腸炎等有解毒作用。毒性在扁豆中可分離出二種不同的植物凝集素(A、B),凝集素甲不溶于水,無抗胰蛋白酶活性,可抑制大鼠生長發育,甚至可致肝臟壞死,加熱后則毒性作用大見減弱。凝集素乙可溶于水,具有抗胰蛋白酶的活性。
【炮制】扁豆揀除雜質,整理潔凈。用時搗碎。炒扁豆將潔凈扁豆,投入已炒至大熱滑利的河沙中不斷翻炒,炒至種皮微爆裂、色轉微黃時,取出,篩去河沙,放涼。炒后大多數裂口,微黃色,有香氣。經炒制能增強健脾化濕及止瀉作用。
【醫療用途】性味甘,平。歸經歸脾、胃經。功能與主治健脾和中,消暑化濕。用于脾虛有濕所致的泄瀉、便溏,水腫,暑濕吐瀉。用法與用量9~15克,水煎服。治暑濕宜生用,健脾胃宜炒用。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