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小毛蔥是一種經濟作物,以前只在農民小園生產,多自家食用,2002年我縣開始引進毛蔥“阿城毛蔥”、“鐵力毛蔥”、“富錦毛蔥”、“依安毛蔥”新品種,在大田開始示范種植,效益是大田作物的8~10倍,群眾對種植小毛蔥熱情很高,由于效益好面積不斷擴大,外商收購也越來越多。為此2007年縣政府從調整種植業結構入手,抓住大好契機,通過各種形式大力向省內外宣傳我縣小毛蔥產業,并把小毛蔥作為重點推廣計劃項目,并獲得了較好的收成,平均畝產1650公斤,許多農民走上富裕道路,現將我縣小毛蔥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一、選用優良品種與種株
小毛蔥屬分蘗圓蔥,每株蘗生1個或十多個大小不規則的鱗莖(以4~6個為最佳),銅黃色,耐貯藏。植株抗寒性極強,很少開花結實,用分蘗小鱗莖繁殖。應選用適合我省氣候條件的抗寒性強的地方品種,如“阿城毛蔥”、“鐵力毛蔥”、“富錦毛蔥”、“依安毛蔥”等。種株鱗莖中等大小,飽滿充實,成熟度高,不傷熱,不受凍。
二、整地施肥
應采取秋施肥、秋翻地、秋起壟,以利保墑和春季能及時播種。基667平方米施腐熟的圈肥5000kg磷酸二銨10~15kg,耕翻土地,使土肥充分混合,按70cm行距起垅。
三、適時播種、合理密植
4月上旬及時播種。播前先將垅面摟成平臺,每垅按3~4行播種。株距15cm,“插花”播形成“拐子苗”,667平方米保苗19057~25410株。用種量225~300kg/667平方米。播種深度3cm左右為宜,過深,地上部生長過旺,鱗莖不易膨大,且易呈畸形。過淺,根系生長不良,植株易倒伏,鱗莖外露易開裂或日曬變綠。在鱗莖膨大初期,對分蘗過多的植株,最好除去一部分,保留每株4~6個分蘗。
四、田間管理
1、澆水采取秋起垅,并且春季適時早播,一般土壤墑情均很好,播種后至出苗前不用澆水。待苗出齊后澆一次透水,當地面略干時,及時鏟地松土,進行中耕保墑,提高地溫與除草。幼苗期應保持土壤不干不濕為原則。進入發葉盛期,應加強水分管理,當鱗莖開始膨大前7~10天澆水后蹲苗,促使鱗莖形成與膨大;鱗莖開始膨大后,是肥水管理的關鍵時期,澆水宜勤,保持土壤濕潤;臨近成熟時,應逐漸減少澆水,收獲前5~7天停止澆水。
2、追肥應在時值生長盛期追施一次磷酸二銨20kg/667平方米(結合澆水);在鱗莖膨大開始期再追施一次硫酸鉀20kg加尿素15kg/667平方米(結合澆水)。
3、化學除草由于毛蔥種植密度較大,不易鏟地中耕除草。采取化學除草劑效果很好。可用“施田補”200g/667平方米,于播種前或播種后施田。
4、病蟲害防治
(1)蟲害主要是潛葉蠅和地蛆。防治潛葉蠅的方法是,及時清除田間,地邊雜草及殘株敗葉,消滅蟲源;一旦發現有幼蟲潛蛀時,應及時噴施800倍液樂果與2000倍液敵殺死混合液。防治地蛆的方法是,施田的糞肥必須充分腐熟,也可將糞肥先拌一定量殺蟲劑。在蔥蠅(其成蟲)較多時,要及時噴施2000倍液敵殺死,每隔7天噴一次,連續噴2~3次。
(2)病害主要是蔥灰霉病和蔥霜霉病,可噴施1∶1∶150倍液的波爾多液預防;一旦發生病害,應及時噴施500倍液百菌清或400倍液殺毒礬。
五、收獲與貯藏
小毛蔥一般在7月上中旬采收,收獲應在晴天進行,收后就地晾曬2~3天,注意只哂葉不哂頭。促進后熟,使鱗莖表皮干燥。而后貯藏于背陰,通風,干燥處。667平方米產量可達1500~3000kg。種株鱗莖應在10月底(上凍前),裝在編織袋內,于露地埋在50cm深的坑中,安全越冬。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