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大蒜的蒜頭、蒜薹、嫩葉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含有多種維生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無機鹽等。大蒜富含大蒜素,不僅可佐餐調味,還可抗菌,對多種微生物和寄生蟲有較強的殺滅作用,其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一、栽培技術
1.環境條件
(1)溫度。大蒜通過休眠后,在3~5℃下即可萌芽生根。莖葉生長適宜溫度為12~16℃,蒜薹、蒜頭發育適宜溫度為15~20℃。在最冷月平均溫度低于-5℃的地方,秋播大蒜不能露地越冬。
(2)水分和營養。大蒜喜濕怕旱,宜選擇疏松的沙質壤土栽培。播種前后土壤濕度大,有利于萌芽生根;幼苗期不能過濕,否則不利于根系發展;蒜薹伸長期、蒜頭膨大期需水較多,要保持土壤濕潤;接近成熟期要降低土壤濕度,以免爛瓣、散瓣。營養三要素要齊全,以蒜薹伸長期、蒜頭膨大中期吸肥量最高。
2.類型和品種
(1)白皮種。蒜頭大,辣葉較淡。有山東蒼山蒜、吉林白皮馬牙蒜、河北狗牙蒜、杭州白皮大蒜等品種。
(2)紫皮種。蒜頭有大有小,瓣數少,辣味較濃。有陜西蔡家坡大蒜、黑龍江阿城大蒜、河北定縣紫皮蒜、山東嘉祥大蒜和四川成都二水早、硬葉子、重慶桐子蒜等品種。
3.播種。以生產蒜頭、蒜薹為目的,播種最早的可在6月進行,秋冬大蒜在8月中旬至9月播種,夏大蒜在2月上中旬播種,春大蒜在9月播種,也可根據市場需求隨時播種。
播種前選形正的蒜頭,用較大的蒜瓣,進行處理后播種。處理有兩種方法:一是剝部分或全部蒜皮,二是將蒜瓣在水中浸泡一晝夜。播種時可實行打孔栽或溝栽,行距17~20cm,株距10~13cm,每667平方米用種量100kg左右。播種時澆透底水,播后蓋一層薄草,以保持土壤濕潤。
4.施肥管理。大蒜栽培要重視肥水管理,施足底肥,每667平方米地施用商品有機肥500kg左右,大蒜專用肥25kg,氯化鉀10~15kg,生物多抗菌肥2~3kg。
生物多抗菌肥在大蒜栽培中可以起到防病、抗病、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作用。肥料中的有效微生物使用后可在大蒜根部高效定殖,成為優勢微生物菌群,分泌促進大蒜生長的促生物質,分解土壤中被固化的氮、磷、鉀養分,還可以抑制大蒜根部土傳病原菌的生長,從而起到防病抗病的作用。
二、常見病蟲害防治
1.大蒜葉枯病。葉枯病主要發病在葉及花梗上,多由葉尖開始發病蔓延,病斑初期為花白色小圓點,擴大后為不規則形狀或橢圓形,表現為灰白色或灰褐色,生出黑色霉狀物,嚴重時病葉枯死。若花梗受害,易從病部折斷,并在病部生出許多黑色小點粒,造成大蒜不易抽薹。
防治方法:加強田間管理,合理密植,增施氮磷鉀全面肥料,加施生物多抗菌肥,培育壯苗,雨后及時排水,防止田間積水。可用75%的百菌清或65%的代森鋅500倍液,50%的葉枯凈粉劑1000倍或10%的殺枯凈粉劑400~500倍液噴霧。
2.大蒜灰霉病。灰霉病多發于植株生長后期,先從下部老葉尖端開始,病斑初呈水浸狀,進而變白色或淺灰褐色,由尖向里發展,病斑擴大后稱梭形橢圓形,病斑兩面均生出灰褐色的霉狀物。發病嚴重時,可由老葉蔓延之全株葉上,造成葉鞘甚至地下鱗莖腐爛組織崩潰,后干枯成灰白色,病部可見灰霉及菌核。
防治方法與葉枯病基本相同。
3.大蒜病毒病。大蒜病毒病又稱花葉病,發病植株葉病呈現濃綠與淺黃色不規測條紋或斑點,發病嚴重時,造成植株萎縮或扭曲。
防治方法:選用無毒蒜種加強田間管理,拔除病株,及時防治蚜蟲,全面施肥,施用生物多抗菌肥,增強植株抗病能力。
4.蔥蠅。成蟲為灰色小蠅,翅透明,幼蟲似糞蛆。中南地區一年一般發生4~6代,3月下旬至5月上旬、9月至10月上旬是幼蟲為害盛期,幼蟲一般鉆人播下的大蒜、蔥的鱗莖中取食,一個鱗莖中常有幼蟲數十頭,受害鱗莖被蛀成孔洞,引起腐爛、葉片枯黃、凋萎致死。
防治方法:施用經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均勻深施,以免成蟲產卵繁殖,嚴格選種,剔除爛壞蒜瓣,播種時與肥料隔離;發生種蠅較多的地方,可用糖醋液誘殺成蟲,比例為糖∶醋∶水=1∶1∶2.5,內加少量敵百蟲拌勻,倒入放有鋸末的容器中加蓋,晴天白天開蓋誘殺;使用生物多抗菌肥加入底肥中,另用液態生物多抗菌肥200倍液苗期噴施;成蟲產卵時用滅殺斃6000倍或2.5%的溴氰菊酯3000倍液,每5~7天噴撒1次,連續2~3次。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