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蒜黃栽培就是利用簡易設施,給予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在遮光或半遮光的環境下栽培大蒜,不需施肥,靠蒜瓣里貯存的養分進行黃化生產的一種栽培方法。
1栽培方式
栽培蒜黃方法很多,最常見的是地下窖生產。選擇地勢高燥、土質結構堅實的地方,挖深2.2~2.5米、寬2.5~3.5米、長5~10米的長方形大窖,在背風的一端留一進出口。窖挖好后曬1~2天,然后將四壁鏟平,刮掉浮土,用細麥芋泥將四壁、地面抹一遍,以增強保溫性能,待1~2天泥面呈花臉狀時,窖上用水泥桿或木檁按每75厘米擋距橫放在上面,門口放置門框、過木,檁木上鋪蓋玉米秸,上面用土拍實,每隔3~5米留一個40厘米見方的通氣口,用木框安裝,稍高于頂部。進出口的寬度以60厘米為宜,坡度1∶2,門外掛草簾或棉簾。
2種蒜處理和栽蒜方法
2.1種蒜處理。選用品種以幼苗生產迅速、葉質肥厚、單株和單位面積高產及適于密植的紫皮蒜為宜。選擇鱗莖肥大、充實、沒有凍害和變黃的蒜頭作為種蒜,剝除鱗莖外皮,用水浸泡1夜,將中部干枯花薹及莖盤挖出,以便于吸水發根。然后作畦,每個蒜黃窖一般作畦6~8個,每畦長寬2~3米,深0.5米左右,平整畦面。
2.2栽蒜方法。一般小雪節后栽蒜,栽時將整頭蒜依次擺在畦面上,空隙處用蒜瓣填滿,保持蒜頭頂部平整。囤滿畦后上覆細沙土2~5厘米厚,再用噴壺噴水,使其充分潮濕而不積水,然后倒行遮光軟化。栽1平方米需干蒜14~15公斤。
3栽后管理
3.1澆水。栽植蒜頭時,床面上營養土含水量應是飽和狀態。栽植4天后,新根開始長出,這時用木板將大蒜往下按壓,使新根與土壤密切接觸,并促其向下生長。幼苗出土時澆一次透水,再覆蓋細沙土保墑。整個生育期注意適量澆水。原則上視床土干濕而定,如用手握床土,手松開后床土散開時馬上澆水,一般自囤栽到收獲需澆水3~4次,4~6天澆1次水,收獲前3天停止澆水。前茬收獲后在割茬傷口未愈合前不應澆水,以防從傷口處引起腐爛。
3.2環境調節。①溫度。囤蒜初期應盡量提高窖溫,促使休眠蒜芽早日萌發,日平均溫度掌握在25℃~27℃,氣溫略高于土溫,萌發后隨著蒜黃生長,溫度逐漸降至18℃~22℃。②濕度。窖內濕度對蒜黃影響很大,濕度過小,空氣干燥,蒜黃葉片發軟、卷曲,嚴重的甚至出現干尖、抑制生長。濕度過大,容易產生爛葉現象。調節空氣濕度的正確方法是:每隔1天,用噴壺噴15℃溫水1次,噴水量以蒜葉滴水為宜。分層栽植的蒜黃噴水量應掌握上層2天1次,中層3天1次,下層4天1次,水量為上層淋、中層均、下層見濕就行的原則。使窖內空氣濕度保持在85%~90%,收獲前為提高產品質量,減少產品的失水萎蔫,空氣濕度應降至75%~80%。如窖內空氣干燥,可在窖內的爐火上座水壺,不斷散發水蒸氣,達到增加濕度的效果。如濕度過大,一是減少澆水次數,二是通風透氣。如是由于地下水位高、窖底潮濕引起,需在窖底地面鋪一層干沙或爐灰,并定期更換,以減少潮氣。另外,每茬蒜黃生長后期,常是葉叢密集生長,應加強排濕降溫,防止株叢腐爛。
4收獲
在適溫管理時囤栽20天左右,蒜黃產品高30~40厘米即可收獲,方法是用刀在沙土層表面橫割,束理成捆。一般能連續收割2~3茬。
由于蒜黃是遮光軟化栽培,在進行環境調節和作業管理時,要盡量避免見光,收獲時也應在弱光下進行,以免造成產品綠化。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