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大蒜生產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永年縣是我省唯一的優質大蒜生產出口基地,種植面積18萬畝,年產蒜薹、蒜頭各1億多公斤。近年來,由于多年連作,長期無性繁殖,種植方式和管理方式等措施不當,導致品種嚴重退化,病蟲害嚴重,產量徘徊不前。為此,我們進行了系統的調查,目前,永年縣大蒜生產上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品種嚴重退化
導致品種退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長期無性繁殖。大蒜種植都是以栽種蒜瓣繁殖,由于選種不當,常以小瓣、病瓣及受損瓣作種,使后代在保留了親代優良性狀的同時,又保留了親代的蛻變性狀。
2.栽培管理不當。在幼苗期,由于播種過晚,或子葉受到傷害,植株生長瘦弱,導致蒜薹、蒜頭形成期生長量小、產量低、品質差。
3.氣候條件影響。由于冬寒或冬暖春寒,加上普遍采用地膜覆蓋,土壤濕度大,常常導致漚根,造成缺苗斷壟或二次生長嚴重,大蒜植株矮小或叢生,蒜頭形成獨頭蒜、少瓣蒜、小瓣蒜或復瓣蒜。
主要防止措施有:
1.使用脫毒大蒜種。利用莖尖或根尖生長點進行組織培養,在無菌條件下進行育苗,獲得的植株一般都是脫毒植株,再在大田栽種、留種繁殖即可。一般脫毒大蒜種可使用3~5年。
2.異地引種或及時換種。發現有退化現象時,應及時選、換優良品種進行更新。大蒜采取異地引種也能有效地促進種性回復。
3.嚴格選種,提純復壯。在采收前,選擇已采收蒜薹且植株健壯無病的留種。在采收時,選擇蒜頭圓正、無病、無蟲、無損傷的植株,連同地上部分一起晾曬1~3天,捆編成束置于陰涼處堆藏或掛藏。播種時,再次挑選蒜頭圓正、大而無損傷、無病蟲害的蒜頭,剔除蒜皮及彎曲或過小的蒜瓣。
4.利用氣生鱗莖繁殖。氣生鱗莖即蒜薹上長出的小鱗莖,利用氣生鱗莖繁殖是有性繁殖,可有效地改變大蒜的品種退化問題。氣生鱗莖的個體小,第一年播種后獲得的是獨頭蒜,不必丟棄,第二年以獨頭蒜繼續播種,才能產生正常的優質蒜薹、蒜頭。
對病害不采取防治措施
大蒜病害較多,但一般不會造成死亡,而且由于群體大,個別植株產生病害對產量影響不大,多數菜農都不注意對大蒜病害的防治,致使病害有逐年加重的趨勢,應改變傳統觀念,積極防治大蒜病害,提高產量和質量。蒜田發生的主要病害有:病毒病、銹病、葉枯病、葉斑病、灰霉病等。
1.大蒜病毒病:大蒜病毒病可導致蒜頭變小,是目前生產上隱蔽性減產的最重要病害。若播種帶毒蒜瓣,出苗后即可發病,一般在高溫干旱、蚜量大或土壤干燥、缺乏肥料、雜草叢生的地塊發病較重。與蔥屬或百合科其他作物連作、鄰作田塊也易發病。
2.大蒜銹病:該病主要為害葉片,其次為害假莖;病株蒜頭明顯變小,易開裂,商品價值明顯降低。大蒜銹病病菌喜溫涼高濕,若春季氣溫回升快、多陰雨又有微風,利于病原菌傳播和侵入。在地下水位高、土質黏重、低洼的地塊發病重。
3.大蒜葉枯病:大蒜葉枯病是大蒜上最嚴重的病害之一,該病主要為害葉片和蒜薹,嚴重時病葉干枯、蒜薹不能抽出,或抽出時從病部折斷,顏色黃白。
4.大蒜葉斑病:大蒜葉斑病在降雨量大的年份發生重,該病害主要為害葉片,造成葉片枯死,發生嚴重時造成整株枯死。
病害防治技術:
[pagebreak]
1.大蒜銹病,遇有降雨多的年份,發現中心病株時可用粉銹寧或粉銹寧加代森錳鋅噴霧,7天1次,連續2~3次。
2.大蒜葉枯、葉斑類,灰霉病等,選用百菌清、殺毒礬或撲海因噴霧除治。
3.病毒病可在發病初期噴灑植病靈或菌毒清等。
過量施肥
為了提高產量,許多蒜農不計成本地大量使用化肥,不僅增加了成本,而且造成了許多不良后果。特別是大量使用氮肥,忽視微肥和有機肥施用,加之重茬種植時間長,導致土壤中養分嚴重失調,特別是大蒜生長所必需的一些中微量元素嚴重缺乏,導致了各類生理病害的發生,如管狀葉、二次生長、復瓣蒜等。
合理施肥的原則是:多施底肥,少量追肥;多施有機肥,少施化肥,尤其是氮肥更要少;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配合施用磷鉀肥和一些微量元素肥料。
種植密度過大
為了提高蒜薹產量,增加密度是一項行之有效的措施,近年來,永年縣大蒜的種植密度逐年增加,已由原來的每畝3.5萬~4萬株增加到6萬~7萬株,有的甚至達7.5萬~8萬株。但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再增加密度,產量不僅不會提高,反而會因病害嚴重、長勢弱而減產。大蒜合理的種植密度應為每畝5.5萬~6萬株,行距18~20厘米、株距6~7厘米。
二次生長普遍發生
大蒜的二次生長主要從蒜頭膨大初期開始,緊包鱗芽的鱗片向上生長,形成新葉片,構成次級植株,從葉鞘間伸出。剝開大蒜植株的葉鞘,可觀察到二次生長形成的細長植株,形似“馬尾”,習慣上將其稱為“馬尾蒜”。
其原因是:
1.種蒜的選用不當。由于遺傳性是使大蒜產生二次生長的主要因素,所以栽種大蒜首先應選用適宜本地區種植的大蒜品種。
2.蒜種儲藏場所的環境條件不當。若蒜種播前30天在14℃~16℃或0℃~5℃,空氣相對濕度75%~100%的環境中貯藏,低溫加上高濕將會使大蒜二次生長株率提高。3.播期不當。盲目提前播期,是使大蒜產生二次生長的一個主要原因。
4.蒜瓣大小的選擇不當。種瓣太大也會出現較多的二次生長。
5.栽培管理措施不當。管理過程中的大肥大水和偏施氮肥,也會造成大蒜產生二次生長。
防治措施:
1.選用優質蒜做種。選擇色澤潔白、頂芽肥大、無病無傷的蒜瓣,淘汰掉斷芽、腐爛的蒜瓣。
2.改善貯藏條件。在播種前30天,將蒜種貯藏在溫度20℃以上,空氣相對濕度75%的環境中,可以有效地控制二次生長的產生。
3.嚴格播種期。永年縣秋大蒜的適宜播種期為10月5~10日。
4.適當進行蒜種處理。播種前將種蒜在陽光下晾曬2~3天,使得蒜瓣間疏松,掰蒜瓣容易。播時剝掉蒜皮,除去殘留莖盤,可減少大蒜二次生長。
5.合理密植。永年縣大蒜合理的種植密度為每畝5.5萬~6萬株。
6.加強管理措施。在大蒜的整個生長期中,需要加強肥水供應,但不適宜大肥大水。在最關鍵的鱗莖膨大期可每畝追施大蒜專用復合肥25~30公斤;每3~5天澆1次小水,保持地表不干即可;此期還可以葉面噴施600倍的磷酸二氫鉀溶液2~3次,以增補磷鉀肥。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