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品種來源: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特征:植株生長勢強,主蔓自第18~22節著生第一雌花,以后每隔4~5節著生一雌花。瓜呈長圓柱形,瓜縱徑55厘米,橫徑25厘米,肉厚6.5厘米,最大單瓜重25千克以上。商品瓜皮墨綠色,無棱溝,瓜面蠟粉中,肉白色。一般單產量每公頃45~60噸。特性:早熟,座果后至采收60天。肉厚致密,品質優良,耐貯運。
栽培要點一般對土壤要求不太嚴格,但宜選擇向陽、排水良好、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的砂壤土或水稻土為好,畦的方向以南北走東西向為佳,并實行過2~3年的水旱輪作。廣州地區適播期一般在1~3月或7~8月上旬。播種前進行浸種催芽,搭塑料拱棚育苗,移栽前7~10天揭膜煉苗;定植前施足基肥,做畦,畦寬200厘米(包溝),畦高50厘米,冬瓜種在畦的中間,株距50~60厘米,每公頃種植株數約6000株左右。生長期間施肥應掌握勤施、薄施,前輕后重,合理搭配氮磷鉀肥。開花結果期要注意經常淋水,以保持土壤濕潤,雨期注意排除積水,以防引起病害。及時插竹引蔓、壓蔓,在座果前應把側蔓全部摘除,座果后留2~3條側蔓亦可不留,選留最佳幼瓜座果節位在23~28節之間。危害冬瓜的主要病害是疫病,必須做好綜合防治工作,除對土壤實行3年以上的水旱輪作、合理施肥、控制土壤濕度外,可用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或25%瑞毒霉錳鋅800倍液噴霧或灌根,于發病初期每隔7~10天噴一次,連噴3~4次。采收與貯運:一般在座果后60天左右,表皮茸毛脫落,且堅硬而發亮,表面被白色蠟粉(無白色蠟粉的品種除外)時便可采收。采收要適時,過早采收,不耐貯運,過遲會影響食用品質。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