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紫甘藍又稱紅甘藍、赤甘藍,是結球甘藍中的一個類型,外葉和葉球都呈紫紅色,故名紫甘藍或紫圓白菜。紫甘藍葉片紫紅,葉面有蠟粉,葉球近圓形,高12厘米左右,橫徑20厘米左右,單株重1.5~2公斤。植株開展度50厘米左右,外葉20片左右,葉近圓形,長約33厘米,寬約30厘米,葉脈附近略帶綠色,中肋深紅色。紫甘藍營養豐富,尤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V和較多的維生素E和B族。每100克食用部分含蛋白質1.4克,脂肪0.1克,糖3.3克,鈣57毫克,磷42毫克,鐵0.7毫克。用于炒食、煮食、涼拌、配色,具有特殊的香氣和風味。可將其切成兩半,焯后放在盤中澆上調味汁食用;歐洲人多將其切絲拌色拉醬。
紫甘藍屬半耐寒蔬菜,喜涼爽氣候。氣溫20~25℃時適于外葉生長。進入結球期,適宜溫度為15~25℃。紫甘藍抗寒力較強,能耐-5~-7℃的短時間低溫。土質以保水性好的微酸性和中性壤土種植最宜。
一、培育壯苗
1.品種選擇選擇從荷蘭引進的適宜春露地栽培的早熟品種“早紅”,葉色為紫紅色,葉球為卵圓形,單球質量0.75~1公斤,每畝產量1500~3000公斤。從定植到收獲約65~70天。
2.適期播種春露地栽培可在1月中旬至2月上中旬保護地育苗,千籽播種,營養缽育苗。播種前將營養土充分澆水,播種后覆土1.5厘米厚。然后蓋膜,促壯苗早發。
3.苗期管理一般苗齡70~90天,播種至2片真葉出現20~30天。白天溫度25℃,夜間溫度以15℃為宜。幼苗出齊后,再把溫度降到白天20℃,夜間10℃,以防止幼苗胚軸伸長。幼苗期從3片真葉長到6~8片真葉需45~60天。定植前進行低溫鍛煉,白天保持在15℃左右,夜間7~8℃,逐漸接近露地的溫度。壯苗標準是:有6~8片真葉,節間短,葉片厚,色澤深,莖粗壯,根群發達。
二、整地施肥
紫甘藍是喜肥作物,底肥一般畝施優質圈肥5000公斤、磷酸二銨15公斤、鉀肥15公斤,與土壤耕耙均勻后整地做畦。一般做成1~1.2米的平畦。
三、定植
露地栽培不宜提早,以免植株未熟抽薹。一般在春季重霜過后,氣溫6℃以上時定植。采取“水穩苗”,水量不易過大,以促使緩苗快和提高地溫,增強幼苗的抵抗力。定植密度行株距為50厘米×50厘米,每畝定植2500~2600株,栽植深度以葉片留在上面,心葉不埋入土為標準。如采取改良式地膜覆蓋栽培,前期起小棚作用,后期起地膜作用,可促早熟和高產。
四、田間管理
紫甘藍需肥量大,在幼苗期、蓮座期和包心期共追肥4~5次。其中蓮座期和結球包心期需肥量最大,應重施。緩苗后澆1次緩苗水,在緩苗后10~15天,每畝隨水施入尿素15~20公斤。蓮座中期進行第2次追肥,畝施尿素15~20公斤,磷酸二銨20公斤,鉀肥10公斤。從定植到蓮座后期30~40天,心葉開始內合表明已到結球期,此期是紫甘藍生長最快、生長量最大的時期,也是需要肥水量最大的時期。所以結球期要結合澆水追肥2~3次,每次畝施磷酸二銨10~15公斤,后期少量追施化肥,尤其收獲前不要肥水過大,以免裂球。雨水過多根系生長不良,易發生病害,要注意排水。
五、防治病蟲害
在結球期易發生軟腐病,發病初期噴灑72%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隔7~10天噴灑1次,連續防治2~3次。對菜青蟲、甘藍夜蛾可噴灑2.5%功夫菊酯3000~40m倍液防治。
六、采收
紫甘藍在葉球比較緊實時采收為宜。一般早熟品種畝產量1500~3000公斤,收獲標準是葉球充分緊實,切去根蒂,去掉外葉,做到凈菜上市。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