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出口甘藍生產技術操作規范的品種選擇、播前準備、播種育苗、定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與整理、以及采收與整理、包裝、標識、運輸和貯藏。
本標準適用于出口甘藍的生產技術操作。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8868蔬菜塑料周轉箱標準
GB/T14704結球甘藍貯藏
SB/T10158新鮮蔬菜包裝通用技術條件
3品種選擇
3.1根據不同栽培季節和客戶要求,選用優質、抗病、耐熱、抗寒、豐產性好的優良品種。
3.2春甘藍應選冬性強,不易抽薹的早熟品種;秋冬甘藍應選中、晚熟品種。目前生產上使用的品種有七草、美貌、N3等。
3.3出口日本的甘藍一般選用日本品種。
4播前準備
4.1苗床選擇
應選擇符合產地環境要求,3年內未種植十字花科類作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雜草基數少的土地。苗床與大田的面積比一般是1:15。冬、春季采用保護地育苗,夏、秋季應采用遮陽網育苗。
4.2播前深耕
播前10天左右,每667平方米施充分腐熟的農家肥5000千克,機械耕翻,深度為20厘米~25厘米。
4.3二次旋耕
播前5天左右進行第1次機械旋耕;播前3天左右,機械平整后,每667平方米增施三元復合肥10千克~20千克(N:P:K為15:15:15下同)、磷酸氫二銨10千克~20千克、硫酸鉀5千克~10千克,然后進行第2次機械旋耕。
4.4開溝
播前3天左右進行機械開溝,畦寬1.2米,溝寬30厘米,溝深30厘米;每15米~18
米開1條腰溝,四周開圍溝,要求2次成型。人工清理溝系,保證排灌通暢。
4.5土壤消毒
播前3天,每667平方米用惡霉靈250倍~300倍,均勻噴施畦面,進行土壤消毒處理,然后用六齒耙人工精細平整畦面。
Q/SUSK5-2005
4.6蓋籽泥準備
播前2天左右,蓋籽泥按園土:糠灰按6:4的要求,每667平方米按3立方米的蓋籽泥用量配制。蓋籽泥土粒直徑不大于0.2厘米,蓋上地膜備用。
5播種育苗
5.1平整畦面
人工拉平畦面,土壤顆粒直徑應小于0.3厘米。播前1天澆足水,或雨后2小時泥濕深度10厘米左右。
5.2種子處理
剔除霉籽、癟籽、蟲籽等。一般選用包衣種子。
5.3精細播種
撒播時,每667平方米苗床用種量750克左右。營養缽育苗的每缽播1~2粒種子。營養塊育苗的采用條點播,一般行距8厘米~10厘米,穴距6厘米~8厘米,每穴1粒~2粒種子,播后蓋上蓋籽泥,厚度0.3厘米。夏季播種用兩層遮陽網覆蓋畦面。冬、春季應采用保護地育苗,夏、秋季應采用遮陽網育苗。
5.4工廠化育苗
5.4.1消毒
用1%~2%高錳酸鉀溶液對128孔EPS的育苗盤進行消毒,待用。
5.4.2播種、蓋種
在育苗流水線上,EPS育苗盤內充填立陶宛生產的Kiasmann草碳為基質,基質面略低于盤面,然后播種,每盤1粒種子,用珍珠巖蓋種,并澆足水分。
5.4.3催芽、移苗、育苗
放入催芽室催芽,當60%~70%出苗后,移至育苗室的苗架上。在育苗室內,根據室內溫濕度及秧苗長勢、基質含水量,適時噴水施肥。一般秧苗真葉長至2枚~3枚,苗齡28天~30天為壯苗時即可定植。
5.4.4壯苗標準:葉片5張~6張,苗齡30天左右,無病蟲害,葉色清秀健壯。
5.5苗期管理
5.5.1出苗期管理
播種后3天~4天,出苗60%~70%時,及時揭去畦面上的遮陽網,同時拔除雜草,發現病苗時,應及時防治或拔去病苗,防治病害擴展。
5.5.2苗期管理
秧苗長到1葉1心時,逐步煉苗。晴天上午9:30~下午14:00或暴雨前覆蓋遮陽網。幼苗長到3葉期時,揭去遮陽網。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