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秋延后栽培是大棚黃瓜生產的一項重要模式,在旬陽縣一般8月中旬播種育苗,因前期溫度較高,病蟲害發生較為嚴重。現結合旬陽縣實際,將大棚黃瓜在生產中常見的病蟲害防治技術作以簡單介紹。
1苗期病害
1.1猝倒病又名綿腐病,幼苗出土后不久基部呈水浸狀,隨之變褐縊縮,病苗猝然倒伏。苗床潮濕時,可見白色絮狀物。常以病苗為中心向四周迅速發展,造成成片苗子倒伏死亡。
1.2立枯病又叫死苗,稍大幼苗莖基部產生橢圓形褐色斑,逐漸凹陷,擴展一周造成病部收縮、干枯。病苗初呈萎蔫狀,隨之逐漸站立枯死。濕度較大時,病部有蛛絲狀褐色霉狀物。
1.3漚根屬于生理性病害,幼苗根部不發新根,根皮呈銹褐色,一捋則皮層脫落,后逐漸腐朽。病苗萎蔫,重者枯死。在發病過程中,病苗易從土中拔起。
1.4防治方法
1.4.1播前進行種子、苗床及床土消毒。
1.4.2加強苗期管理控制好溫濕度及光照,培育壯苗。發病后立即確診,拔除病苗,局部施藥,以防病害蔓延。
1.4.3藥劑防治苗床濕度大時,可用65%代森錳鋅或75%百菌清拌干細土撒于病苗局部,每平方米用藥8~9克。苗床濕度小時,可采用75%百菌清1000倍液或70%敵克松800~1000倍液澆病苗根部。
2霜霉病
2.1該病主要為害成熟瓜葉,發病初期在瓜株基部或中下部葉片出現水漬狀褪綠色小圓點,逐漸擴大后受葉脈限制成多角形黃褐色斑塊。潮濕時,葉背病部長出紫灰色霜霉。在適宜條件下,病斑迅速連成一片,使全葉變褐枯干,病勢由下向上蔓延,后期病斑破裂或連片,致葉緣卷縮干枯,嚴重的田塊一片枯黃。
2.2防治方法
2.2.1選用抗病品種選擇如津春2號、津優2號、長春密刺等前期耐高溫、后期耐低溫的豐產品種。
2.2.2雨后排水適當減少灌水,加強通風,控制濕度。
2.2.3盛花期及時追肥、灌水葉面噴施0.5%糖尿液(即白糖、尿素各0.5公斤,加水100公斤)。
2.2.4藥劑防治可用75%百菌清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劑800倍液、25%甲霜靈600~800倍液,進行交替輪換使用,每7~10天一次。扣大棚后可用一熏靈(20%速克靈、百菌清煙劑),每畝300~350克薰煙。
3白粉病
3.1發病葉片正、背面散生白色小粉點,逐漸擴展呈白色圓形粉斑,重時白色粉斑互相連成一片,以至整個葉面布滿白粉。抹去白粉可見葉面褪綠,枯黃變脆。重病則葉片枯死。
3.2防治方法加強肥水管理,注意通風透光,降低濕度。發病初期可用25%粉銹寧1500倍液噴施防治。
4細菌性角斑病
4.1葉片病斑角狀,初時褪綠水浸狀,逐漸變淡黃褐色,邊緣常有油浸狀暈區。潮濕時病背面溢出乳白色菌膿粘液,干后呈一層白膜或白色粉末,病斑易邊緣開裂或穿孔脫落。
4.2防治方法
4.2.1種子要用40%福爾馬林150倍液浸種1.5小時后水洗,或硫酸鏈霉素500倍液浸種2小時。
4.2.2無病土育苗,定植地與非瓜類作物2年輪作。
4.2.3控制濕度,輕灌水,葉面無水膜后進行農事操作。
4.2.4初發病時摘除病葉后及時噴施72%農用鏈霉素200ppm。
5常見蟲害主要有蚜蟲、螨類、黃守瓜等,發現后用40%樂果乳油1000倍液,或2.5%敵殺死畝用15~20毫升、2.5%功夫乳油2000倍液、20%滅掃利乳油2000倍液、65%蚜螨蟲威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噴霧防治。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