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近日,在唐山市灤南縣柏各莊鎮小莊村,我們發現溫室黃瓜“頂端匙形葉”、“葉片皺縮”、“降落傘葉片”、“花斑葉”等4種生理病害發生嚴重,總發病率達到40%-50%,嚴重影響了黃瓜的產量。下面將4種病害的發生狀況及防治技術介紹如下,供廣大菜農參考。
一、頂端匙形葉表現為黃瓜植株頂部葉片不能充分展開,邊緣上卷呈匙狀,嚴重的葉片邊緣枯死。該病的發生是由于土壤缺銅所致,黃瓜對銅元素敏感,一般情況下土壤含銅豐富,有效銅含量也較高,不易發生缺銅癥,但因土壤中銅很難移動,黏土和有機質對銅有較強的吸附作用,因此在黏土和施用有機質過多的土壤上易發生缺銅。
防治方法:1.科學施肥。適量施用農家肥(有機肥),農家肥并非施用越多越好,而且必須充分腐熟,每畝施用量不超4000公斤,并注意氮、磷、鉀配合施用。2.多用含銅殺菌劑。防止黃瓜霜霉病、細菌性角斑病等病害時,盡量使用含銅殺菌劑,防病的同時又起到補銅作用。3.葉面補銅。黃瓜植株出現缺銅癥狀后,應及時葉面噴施0.1%-0.2%硫酸銅溶液。
二、葉片皺縮表現為葉片沿葉脈皺縮,葉脈扭曲,嚴重的葉面凹凸不平。發生該病是由于黃瓜在冬至前后,到氣溫高和生長旺盛的5月份,如果前半夜溫室內氣溫較低(一般低于15℃),光和產物運輸受阻,且根系弱,吸收能力差,導致黃瓜植株缺硼而發生葉片皺縮。
防治方法:1.實行變溫管理。對溫度實行變溫管理,即白天上午保持28-30℃,下午25℃,前半夜15-20℃(前半夜不能低于15℃),后半夜10-13℃,有利于光和產物的運轉,并減少了消耗。2.補硼。葉面噴施1-2次800倍硼砂溶液,或每畝追施硼砂1千克就可解除缺硼癥,但注意,施硼不能過多,否則會抑制植株對鐵的吸收,導致葉片黃花。
三、降落傘葉葉片中央凸起,邊緣翻轉呈降落傘狀。這是黃瓜植株缺鈣的一種表現形式。冬季遇低溫冷害或連陰天,溫室氣溫、地溫均低,根系吸收活動受阻,導致缺鈣。此外進入4月份以后,溫室中午前后溫度高,通風不及時,植株蒸騰受阻,鈣在植株體內運輸不暢,也會出現降落傘葉。
防治方法:1.科學通風。冬茬或冬春茬黃瓜栽培后期,溫度升高,要及時通風,但通風不能過急,遵循放風口由遠及近,由大到小的原則。2.提高溫室保溫性能。這是防治黃瓜降落傘葉根本方法,如果溫室結構不合理,在遭遇連陰天時應采取多種有效保溫措施。
3.補鈣。癥狀嚴重時,葉面補鈣。并控制氮肥用量。
四、花斑葉癥狀為一是葉面凹凸不平,這是因為碳水化合物運輸受阻而在葉片中積累所致;二是葉片變硬和葉緣下垂則是由于碳水化合物積累和生長不平衡共同導致的。該病的發生是因為,黃瓜葉片白天光合作用所制造的碳水化合物,一般在前半夜運輸出去,溫度越高運輸速度越快,如果前半夜溫度低于15℃,則運輸受阻,就會使碳水化合物受阻發生花斑葉。
防治方法:1.加強水肥管理。培育壯苗,定植緩苗后適當控水,加強中耕,提高土溫,以促進根系發育。增施充分腐熟農家肥(每畝用量控制在4000公斤以內),補充鈣、鎂和硼等微量元素。進入結瓜后期,要適量均勻地澆水,不能過度控水。2.調控溫度。按黃瓜一天中的生理活動對溫度的要求調控溫度,白天上午保持28-30℃,下午25℃,上半夜15-20℃,下半夜13℃。3.科學用藥。使用含銅藥劑時,不要隨意加大用藥量,這類農藥的用藥間隔不應少于15天,且最好與其它農藥交替使用。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