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近年來,隨著黃瓜生產茬口的不斷變化,我省各地的保護地生產也處于不同的階段,因此,各種病害都有不同程度發生。
據當前調查,冬暖棚黃瓜生產中的主要病害仍有黃瓜細菌性角斑病、霜霉病發生,并且往往是這兩種病害混合發生。如果單方面防治其中某一種病害,防治效果不高,據壽光市孫家集街道辦咼宋臺蔬菜醫院楊光明介紹,遇到這種情況時,他一般指導菜農按照霜霉病和細菌性病害同時兼治效果才好。
那么在黃瓜上細菌性角斑病和霜霉病到底是什么癥狀呢,這兩種病害在生產中為什么那么容易被人們混淆呢,到底怎樣才能區分和防治這兩種病害呢?
黃瓜霜霉病在苗期和成株期都可發病,主要為害黃瓜葉片,子葉感病呈褪綠色黃斑;真葉感病,葉緣或葉背出現水浸狀病斑,早晨特別明顯,病斑逐漸擴大,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或黃褐色斑塊,濕度大時,葉面長出灰黑色霉層;到后期病斑破裂或連片,導致葉緣卷縮干枯,嚴重的田間呈大片黃枯現象。
發病條件:一般情況下,黃瓜霜霉病的孢子囊在溫度15~20度時,空氣相對濕度83%以上時才大量產生,且濕度越高產生的孢子越多,葉面有水滴或水膜并且持續3小時以上時孢子囊便可順利萌發和侵入。試驗表明:棚內夜間溫度由20度逐漸降到12度,葉面有水6小時以上,或夜溫由20度降到10度,葉面有水12小時,該病菌才能完成發芽和侵入。該病菌主要侵染功能葉片,幼嫩葉片或老葉受害少,對于一般黃瓜,該病的為害是逐漸向上擴展的。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主要為害子葉、真葉、莖及葉柄和卷須等。一般真葉感病開始為鮮綠色水浸狀病斑,逐漸變成淡褐色,病斑的擴展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當空氣濕度大時,葉背面有乳白色混濁菌膿流出,干后留下白痕,病部容易穿孔。莖上感病,開始出現水浸狀小點,沿莖溝縱向擴展,濕度大時也伴有菌膿出現,嚴重的腐爛并且變褐色干枯,表層殘留白色痕跡。瓜條染病,出現水浸狀小點,同時也常會有白色菌膿。
發病條件:當棚內或田間晝夜溫差小,葉面結露時間長時,發病嚴重。一般在棚內澆水后次日,葉面吐水現象嚴重時,只要有少量菌源即可引起該病害大發生和流行。
了解了兩種病害發病癥狀和發病條件后,可發現這兩種病害的發生和流行都離不開一點,就是空氣濕度的增大。所以說黃瓜管理防治這兩種病害的關鍵之處就在于控制棚內空氣濕度,其次才是合理用藥。首先,選擇晴天中午將大棚密封,使棚內溫度升高到45℃,保持2小時后放風降溫,在燜棚前一天要澆足水分,一般燜棚一次可有效控制病情10~15天。再就是,選擇半夜時分適當通風1-2小時,然后密閉棚室,連續數日即可降低大棚空氣濕度,這樣可有效降低霜霉病和細菌性角斑病的發病幾率。再就是,配合用藥防治。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