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農業防治①選用抗病品種。可根據保護地栽培時期和形式,因地制宜選用津研3號、津研4號、津研6號、津雜2號、碧春、中農5號等;日光溫室使用的密刺類型品種雖不抗病,但耐低溫、弱光,早期豐產好,適于栽培技術和防病水平高的地區選用。②培育壯苗。定植時注意密度要適宜,避免過密。施足基肥,適時追肥,氮、磷、鉀肥配合施用,避免偏施氮肥,要增施磷、鉀肥。盛瓜期后為防止植株早衰,定期進行葉面追肥,補充營養,提高植株抗病力。利用保護地密閉,溫、濕條件可以人為調控的特點,采取生態防治控制病害發生或抑制病情發展。即通過人為調控,利用溫、濕度間的關系,創造有利于黃瓜生長而不利于霜霉病菌發育的生態條件來防治病害。采取四段變溫管理,即早8時到14時,控制在26―30℃;14時到17時20―24℃;17時到午夜15―19℃;午夜至早8時為11―15℃。并根據外界溫度配合放夜風,外界最低氣溫低于10℃時不放夜風;10℃時放夜風1小時;11℃放夜風2小時;12℃放夜風3小時;13℃時整夜放風,15℃時揭開底腳薄膜加大晝夜防風量。要科學潛水,最好采用滴灌或膜下軟管灌溉,嚴禁大水漫灌、陰雨天灌水和傍晚灌水。病勢發展時,可采用高溫悶棚抑制病情發展。選擇晴天中午密閉棚室,使其內溫度迅速上升到44―46℃,維待2小時。然后逐漸加大放風量,使溫度恢復正常。為提高悶棚效果和確保黃瓜安全,悶棚前一天最好灌水提高植株耐熱能力,溫度計一定要掛在龍頭處,秧蔓接觸到棚膜時一定要彎下龍頭,不可按觸棚膜。嚴格掌握悶棚溫度和時間。悶棚后要加強肥水管理,增強植株活力。
(2)化學防治中心病株出現后,及時摘除病葉并噴灑農藥防止病害蔓延。藥劑可選用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4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25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80%大生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2%克露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劑1000倍液,或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68%倍得利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55%霜盡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如%疫霜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5%瑞毒霉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45%百菌清煙霧劑,每次667平方米使用量306―450克。設施內灌水后,采用煙霧劑可起到預防霜霉病發生的作用。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