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以“種植密度(35厘米×50厘米)+整側枝摘頂+葉面肥”的效果最佳
水果型黃瓜是近幾年來頗為流行栽培的小型黃瓜品種,其商品瓜主要優點是瓜條順直、長15-20厘米,單瓜重100克左右,皮色鮮綠,表皮光滑、無刺或少刺,口感脆嫩,適合鮮食及淹制,產品供不應求。目前,其種植面積已占黃瓜設施栽培面積的30%左右。
但是,種植者普遍反映,水果型黃瓜瓜條小,產量普遍偏低,且畸形瓜較多。針對這些問題,省農科院蔬菜所開展了上述因素對水果型黃瓜產量和質量影響的研究,試驗表明,選擇品種至關重要,優良的品種是高產穩產的關鍵,水果型黃瓜品種綠珍1號的產量最高,且適合于不同季節種植;種植模式以“種植密度(35厘米×50厘米)+整側枝摘頂+葉面肥”的效果最佳;如不進行整枝,則種植密度以40厘米×50厘米為好,主要是因為密度影響植株的通風透光;葉面肥在設施栽培黃瓜生產上作用重大,但是施用時應特別注意濃度,試驗以綠芬威2號1000倍+磷酸二氫鉀800倍混合噴施處理的效果最好,濃度過大往往造成植株生長不良、畸形瓜多,影響商品瓜的產量和質量。
一、材料與方法
1、試驗材料:供試的水果型黃瓜品種有綠珍1號(廣東省農科院選育)、新組合5號(廣東省農科院選育)、翠秀(臺灣選育)、河童盛夏(日本選育),4個品種均適于保護地栽培。
2、試驗方法:試驗于2005-2006年在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大豐基地的連棟大棚內進行,以河沙與蘑菇渣混合作栽培基質。按品種與栽培季節、種植密度、整株方式以及葉面肥處理分別進行試驗,每個處理3次重復,小區面積5.6平方米,雙行種植。
①不同品種與栽培季節試驗分別于2005年春季、2006年秋季和冬季種植綠珍1號、新組合5號、翠秀和河童盛夏等4個品種,以河童盛夏為對照,栽培管理按常規大棚管理進行。采收后統計比較各品種的黃瓜產量。
②不同種植密度試驗試驗于2006年冬季進行,供試品種為綠珍1號,種植密度設行株距30厘米×50厘米、35厘米×50厘米、40厘米×50厘米等3個處理,栽培管理按常規大棚管理進行。采收后統計各處理的黃瓜產量和商品瓜率。
③不同整枝方式試驗試驗于2005年春季進行,供試品種為綠珍1號,整枝方式設整側枝(第8節以下側枝全部摘除,第8節以上每一側枝留2節)、整側枝+摘頂(除了整側枝外,第32節左右摘頂)、不整枝(自然狀態,CK)等3個處理,其他栽培管理按常規大棚管理進行。采收后統計各處理的黃瓜產量和商品瓜率。
④不同葉面肥處理試驗試驗于2006年秋季進行,供試品種為綠珍1號,設綠芬威2號1000倍、磷酸二氫鉀800倍、綠芬威2號1000倍+磷酸二氫鉀800倍(簡稱混合液)、清水(CK)等4個處理。各處理的噴施時間一致,即在開花期噴第1次、7天后噴第2次、盛收期噴第3次、生長中后期噴第4次、其他栽培管理按常規大棚管理進行。采收后統計各處理的黃瓜產量和商品瓜率。
二、結果與分析
1、不同品種和不同栽培季節對水果型黃瓜產量的影響:4個水果型黃瓜品種在不同季節種植的產量調查結果表明,綠珍1號春、秋、冬季種植的產量均表現最高,其中2005年春季產量與同期栽培的對照種河童盛夏相比增產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秋季產量與對照相比增產達顯著水平,說明綠珍1號適合于不同季節種植;而新組合5號和翠秀兩個品種屬于荷蘭迷你類型,在相同的栽培條件下其產量均比對照種河童盛夏和綠珍1號低(除2006年冬季新組合5號略高于對照種),主要是因為其商品瓜單瓜重小且僅長12-13厘米。
2、不同種植密度對水果型黃瓜產量及商品瓜率的影響:試驗結果顯示,水果型黃瓜的種植密度以35厘米×50厘米最為適宜,產量最高,每畝產量高達3140.7公斤,種植密度為30厘米×50厘米次之,40厘米×50厘米處理的產量最低;商品瓜率則以種植密度為40厘米×50厘米最高(89.1%),35厘米×50厘米處理次之,30厘米×50厘米處理的商品瓜率最低。可見,種植密度越大,商品瓜率越低。綜合水果型黃瓜的產量與商品瓜率的試驗結果,推薦以35厘米×50厘米為大棚保護地的最佳種植密度。
3、不同整枝方式對水果型黃瓜產量及商品瓜率的影響:各整枝方式下水果型黃瓜的產量調查結果表明,“整側枝+摘頂”處理為最適合水果型黃瓜的整枝方式,其產量和商品瓜率均最高,每畝產量為3121.4公斤,商品瓜率也達88.2%;整側枝處理次之;而不整枝處理的產量最低,商品瓜率也最低(僅為84.9%)。
4、不同葉面肥處理對水果型黃瓜產量及商品瓜率的影響:試驗表明,以綠芬威2號+磷酸二氫鉀混合噴施的增產效果最明顯,每畝產量比對照增產24.9%,達極顯著水平;綠芬威2號1000倍處理的效果次之;磷酸二氫鉀800倍處理第三。統計分析結果顯示,3個葉面肥處理的黃瓜產量均明顯高于對照,但葉面肥處理間差異不大。說明只要控制好葉面肥濃度,對提高黃瓜單位總產量均有明顯效果。試驗結果還顯示,處理與對照之間的商品瓜率沒有明顯差異。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