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黃瓜果實鮮嫩多汁,含水量在95%以上,若貯藏方法不當,很容易失水萎蔫。為解決大面積栽培集中上市造成售價低的問題,農民通過多年實踐,利用黃瓜后熟特性,采取相應措施,貯藏保鮮,延長其貨架期,效益倍增,現介紹如下。
一、黃瓜的采收
1、品種選擇。不同黃瓜品種的耐貯性不同,為延長貯藏時間,應選擇耐貯性強的黃瓜。一般選擇表皮較厚、果肉豐滿、固形物充實、瓜條顏色深綠的抗病黃瓜品種,如津春5號、津春4號較耐貯藏。
2、采摘標準。貯藏用的黃瓜,要適時采收,過嫩或過老均不耐貯,合適的采摘標準是頭不大、瘤刺無白點或無白線的直條瓜。
3、采摘時間。采摘前,最好澆一次大水,使瓜條含充足的水分。摘瓜時間應在清晨或午前,切忌在烈日下氣溫較高時采收。
4、采摘方法。應采摘植株中部的腰瓜用于貯藏,一般腰瓜多為直條瓜,較壯實耐貯。切勿采收近地面的瓜,因近地面的瓜易濺、觸泥土而帶有病菌,易感病腐爛。也不宜采收瓜秧頂部的瓜,頂部的瓜多畸形,大小不均,內含物少,不耐貯藏。采摘時宜帶2-3cm的瓜柄,并注意在采摘和運輸過程中,輕拿輕放,避免過度顛簸、振動或擠壓,以免造成難以發覺的內傷,因這種內傷在貯藏過程中極易導致腐爛染病。最好實行產地貯藏,避免長途運輸。
二、貯藏的適宜條件
1、溫度。貯藏黃瓜的最適宜溫度為10-13℃,低于8℃,易出現冷害,受冷害的癥狀是:黃瓜呈水浸狀斑點或組織凹陷,移出低溫環境后,會大量腐爛。溫度高于13℃時,瓜條迅速后熟,表皮由綠色變成黃色。
2、濕度。貯藏黃瓜的相對濕度為90%-95%,濕度過低,黃瓜會脫水萎蔫,失去表面光澤,降低商品售價。
三、貯藏方法
1、水缸貯藏。選用事先洗刷干凈的大水缸,放入10cm深的純凈水,距水面3-4cm處放置木架,木架上鋪木板,木板上再放一層洗凈的麻袋片。然后將選好的黃瓜沿著缸邊轉圈擺放,瓜柄朝外,一直擺到離缸口8cm處,使缸中心形成一個孔,以利上下通氣,缸口用牛皮紙封嚴,并用繩子將紙與缸搭口處捆好,放在陰涼處存放。當氣溫下降天氣變冷時,注意用草簾圍缸防寒。這種方法只適合家庭少量貯藏,一般貯藏25-30天后,好瓜率達85%-95%。
2、土窯貯藏。選用永久性菜窯或土窯,先對窯及貯藏用具用福爾馬林150倍液噴灑消毒,密封24h后通風換氣。然后將選好的黃瓜裝入紙箱,每箱15kg左右,堆碼于窯內,箱與箱之間放隔板留出一定空隙。也可不裝箱,先在窯底鋪一層秸稈,然后碼放一層黃瓜,再鋪一層秸稈,再碼一層黃瓜,依次類推,碼到黃瓜堆高不超過60-70cm,碼好后,可用塑料薄膜密封。窯門設置進風口和通風道,在早晚氣溫較低時打開進風口和通風道通風2h,平時關閉,以免外界熱空氣進入窯內。保持窯內溫度11℃左右為宜。此法適合大批量貯藏,管理的關鍵是利用通風道和窯門進風口通風。因貯量大,所以入窯后,最好每隔5-7天翻動檢查1遍,把爛瓜和變色瓜剔除,以免爛瓜感染好瓜。此法可貯藏約30天,好瓜率80%-85%。
3、濕沙貯藏。選擇通風涼爽的房屋作貯藏地,在房內用磚、石壘成高0.8m、寬08-1m,長度不限的貯藏室。在底層鋪10cm厚的濕潤沙,濕度以不沾手為度,將選好的黃瓜沿墻邊擺放,瓜柄朝墻,按寬度放2排,中間空道再放幾個通風筒,然后放一層黃瓜再鋪一層2-3cm厚的細濕沙,依次碼放,一直到距房頂5cm處,撒一層面沙,用薄膜覆蓋。此法同樣適合批量貯藏,管理的關鍵是注意保持沙子濕潤,溫度低時加覆蓋物保溫,此法可貯藏40天以上,好瓜率可達85%-95%。
4、冷庫貯藏。將選好的黃瓜按一層濕沙一層瓜的順序裝箱,碼于冷庫內,蓋上塑料薄膜。冷藏溫度保持12℃左右,相對濕度95%左右即可,此法可貯藏2個月左右,好瓜率達85%-95%。
黃瓜貯藏中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黃瓜的采收標準、采收時間與貯藏后所能達到的好果率有很大關系,貯藏用瓜的標準須嚴格要求;二是要定期檢查,發現腐爛變質瓜應及時揀出,以防侵染好瓜;三是調控好適宜的溫濕度;四是家庭缸臧或沙臧應嚴防鼠害。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