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黃花菜,又名金針菜,學名萱草,屬百合科,為多年生宿根草本作物,其食用部分為含苞未放的花蕾,營養豐富,是我國傳統特產之一。近年來食用花卉漸成時尚,黃花菜也將受到更多人的青睞。我鄉是縉云縣黃花菜種植面積最大的鄉鎮,栽培歷史悠久,其產品品質上乘,享有盛名。但由于地處浙東南,氣候溫暖,雨量充沛,田間濕度大,黃花菜病害發生較重,特別是銹病、葉斑病等真菌性病害時有發生,嚴重影響黃花菜產量和品質。近10年來,筆者對我鄉黃花菜幾種主要病害的發生和防治進行了探索,現介紹如下:
1銹病
1.1癥狀黃花菜銹病俗稱黃銹病,又稱紅蠖。是危害黃花菜最重,對產量影響最大的一種真菌性病害。在黃花菜生長期可為害葉片、莖稈和花苔。發病初期先在葉片及花莖上出現黃色或桔紅色泡狀小點,即夏孢子堆,以后表皮破裂,散發出大量鐵銹狀粉末。發病后期,嚴重的造成全株葉片枯死,其上產生黑色長橢圓形或線條狀的冬孢子堆。受害病株少抽苔或不抽苔,花莖變紅褐色,花蕾干癟,易脫落。
1.2發病規律該病病菌以冬孢子堆在病殘體上越冬,翌年春天條件適宜時,冬孢子萌發產生擔孢子,通過風、雨傳播侵害黃花菜,再產生夏孢子堆和夏孢子。夏孢子在黃花菜生長季節可重復產生,不斷進行再侵染。往往先在老病區出現發病中心,然后迅速蔓延到各處。至黃花菜生長后期在葉片、莖稈上以及10月份的秋苗上形成冬孢子堆和冬孢子進行越冬。該病發生與氣候關系密切,一般在5月上中旬天氣轉暖時開始發生,至10月氣溫下降時逐漸停止侵害。其中以6-7月多雨季節及秋苗生長旺季發病最為嚴重。調查表明,不同品種間抗性差異明顯,栽植過密、偏施氮肥生長過嫩,也易引發病害發生。
1.3防治對策:(1)清潔田園:秋冬清除殘株病葉集中銷毀,以減少病源。(2)加強栽培管理:施足基肥,春季苗期適當施用氮肥,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抗病力。(3)田間噴藥:在發病初期用20%腈菌唑2000-3000倍,或20%三唑酮1500倍液,每隔15天噴l次,共噴1-2次。
2葉枯病
2.1癥狀黃花菜葉枯病在當地俗稱茅草燥、為害葉片及花苔,初發時在葉尖端和邊緣上產生水漬狀小點,以后從葉尖逐漸向下蔓延,形成黃褐色長條形病斑,并在其上產生大量黑色霉點,嚴重時全葉干枯,形同枯燥茅草,常導致植株整片枯死;花苔受害,初為水漬狀,后變淡褐色橢圓形病斑,最后致使苔稈呈灰白色干枯狀。
2.2發病規律該病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田間殘留的苔稈及病葉上越冬,翌年春天分生孢子隨風雨傳播,侵染黃花菜幼苗,被害植株上可不斷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我地每年4月中下旬發,五六月多雨季節發生較重。該病發生與氣候、品種、栽培措施關系密切。發病的最適溫18~23℃,濕度為80%以上。調查表明,以低洼潮濕、土壤板結瘠薄、酸性重及生長不良的園區發病明顯偏重。
2.3防治對策發病嚴重的園區應逐步淘汰感病品種,對齡期較長、生長勢衰退的植株應及時更新復種。農業防治措施防治方法可參照銹病。藥劑可選用50%斑輪菌克800倍液或12.5%病除凈1500倍液。
3葉斑病
3.1癥狀葉斑病在當地俗稱穿孔病,也叫稈腐病。嫩葉發病,先出現淡黃色斑點,后擴展為深褐色橢圓形或梭形病斑,病斑周圍有黃色暈圈,中央灰白色,最后病斑破裂,葉片呈穿孔狀;苔稈發病,初為褐色水漬狀小點,后擴展成紡錘形病斑,病斑中央凹陷,濕度大時可見淡紅色霉層,發病重時造成莖葉枯萎、苔稈折斷。
3.2發病規律該病病菌以菌絲體、分生孢子及厚垣孢子在病葉、苔稈和土壤中越冬,次年春季孢子經氣流傳播,侵染黃花菜春苗葉片引起發病,病斑上可不斷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使病害加劇。我地一般于3月下旬開始發生,4月進入旺發期,以5月中下旬發病最嚴重,6月下旬后發病趨于緩和。病菌開始在枯死的黃花菜葉片和苔稈組織上越夏,9月上旬以后又陸續侵染為害黃化菜秋苗,并在枯死的秋苗病殘體中越冬。調查表明,品種間的抗病性差異不顯著,一般栽種過密、植株衰老、雜草叢生、管理粗放的園區發病重。
3.3防治對策(1)加強田間管理冬季及時清潔園地,徹底割除枯死秋苗,燒毀病葉,及時培土施肥;開春后要松土除草,開溝排水,并控制施肥量,以防春苗生長過嫩而誘發病害。(2)發病初期摘除病葉集中銷毀,減少病原。并及時噴藥保護,可用50%斑輪菌克800倍液,或12.5%的病除凈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lO00倍或50%多菌靈800倍液。
4 白絹病
4.1癥狀白絹病在當地俗稱爛腳瘟,又叫根腐病。發病初期,先在葉鞘基部出現水漬狀褐斑,后迅速擴展,稍有凹陷,可見白色絹絲狀物,并伴有大量棕褐色小菌核,根莖腐爛,發病重時扒開表土也能見到菌絲。葉片呈淡黃色,嚴重時苗叢矮縮,整叢枯死。
4.2發病規律該病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菌絲體遺留在病殘組織中越冬。條件適宜時菌核萌發產生菌絲,從根部或近地面的莖基部直接侵入,也可從根莖部的傷口侵入,還可通過雨水、肥料和農事操作傳播。多發生于5~6月高溫潮濕季節。高溫高濕有利于病害的發生流行。
4.3防治對策(1)黃花菜采摘后及時清園,并進行深耕,結合整地施入適量石灰,均可減少病害發生。(2)發現病株及時拔除銷毀,病穴可撒施石灰進行消毒。(3)發病初期在植株莖基部及周圍土壤噴灑50%敵克松500~600倍液,隔7天噴l次,連噴2~3次。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