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癥狀特點]主要危害葉片,嚴重時亦可危害豆莢。葉片染病,前期葉面密生針頭般大的黃色皰斑,皰斑破裂散出銹粉(病菌夏孢子堆);后期葉面出現1―2毫米大的黑色皰斑,破裂后亦散出黑粉(病菌冬孢子堆)。嚴重時葉面密布銹粉(前期)和黑粉(后期),葉片蒸騰量劇增,水分大量散失,終致葉片枯黃乃至干枯,植株生勢衰弱,收莢期大為縮短。后期豆莢染病亦散出銹粉或黑粉,危害嚴重的不能食用。
[病原及發病特點]病原為擔子菌亞門銹菌目的豇豆屬單胞銹菌[UromycesvignaeBarc1],為專性寄生的單主寄生全型銹菌。在北方,病菌以冬孢子在病殘體上越冬。在南方,特別是華南地區,病菌以夏孢子作為初侵與再侵接種體,在田間輾轉傳播,周年危害,并無明顯越冬期。夏孢子可通過氣流高空遠距離傳播。在武漢,病菌冬孢子可在當地越冬,并成為本地菌源侵染致病。但另據研究,武漢及其附近廣大豇豆種植地區銹病初侵染源主要來自南方隨季風吹來的夏孢子(即外地菌源為主)。高溫高濕是誘發豇豆銹病的主要氣象因素;植株現蕾和初花期以后,隨著時間的推移抗病力逐漸下降;緊鄰病田或套種的遲播豇豆發病早而重;過分密植、偏施氮肥、植地低洼潮濕的發病也重。在廣州地區,豇豆銹病發生與菜豆正好相反,秋植的重于春植,晝夜溫差大易流行。品種間抗病性差異較明顯。在近年國內推介的40多個豇豆品種中,表現抗銹病的有:之豇14、冀豇1號(三尺綠,河北)、皖青512(安徽)、白鱔魚骨(河北)、燕帶豇(張塘豇,上海)、金山豆(福建漳州)、穩郊101(廣州,兼抗煤霉病和病毒病)等。易感銹病的有:元豇28-2號(浙江)、杜豇(湖北)、之豇特早30(浙江)、高產4號(廣東汕頭)、新青豆角(廣州)等。另據有關資料介紹,粵夏2號對銹病表現高抗;桂林長豆角紅嘴金山、鐵線青、大葉青等較為抗銹;而冀豇3號、早長豇豆和蘭州龍豆等屬高感類型。豇豆對銹病的抗病性遺傳表現為顯性,其抗病程度一般與抗煤霉病的程度相一致。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