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韭菜,別名草鐘乳、起陽草、懶人菜等,以其特有的辛香氣味,成為城鄉人民喜食的蔬菜種類。韭菜屬耐寒性蔬菜,適應能力很強,是日光溫室的主栽品種之一。近年來,全國各地的高效示范園日光溫室由于連年栽植,灰霉病頻繁發生,成為棚栽韭菜的主要病害,影響了韭菜的產量和品質。現將韭菜灰霉病的發病癥狀、發病規律及綜合防治方法介紹如下,以供參考。
一、癥狀
主要為害葉片,分為白點型、干尖型和濕腐型。
1、白點型和干尖型 在葉片正面和背面生白色或灰褐色小斑點,由葉尖向下發展,一般葉片正面多于背面,病斑梭形或橢圓形,發病后期互相匯合成斑塊,致半葉或全葉枯焦。干尖型由割茬刀口處向下腐爛,初呈水浸狀,后變淡綠色,有褐色輪紋,病斑擴散后多呈半圓形或“v”字形,并可向下延伸2至3厘米,呈黃褐色,表面生灰褐色或灰綠色絨毛狀霉。
2、濕腐型 發生在濕度大時,枯葉表面密生灰至綠色絨毛狀霉,伴有霉味,葉上不產生白點。韭菜貯運中,病葉出現濕腐型癥狀,完全濕軟腐爛,表面產生灰霉。
二、病原及發病規律
1、病原 屬半知菌亞門、葡萄孢屬苞鱗葡萄孢菌。
2、發病條件 韭菜灰霉病主要靠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傳播蔓延;每次收割韭菜時,病菌又可散落土表,借水流、農事操作等致新生葉染病。該病發生與溫、濕度關系密切,菌絲生長適溫為15℃至21℃,濕度是誘發灰霉病的主要因素,空氣相對濕度在85%以上發病重,低于60%則發病輕或不發病,另外夜間韭菜受凍、白天高溫、同時濕度又大,發病也重。
三、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選用抗病品種。(河南省扶溝縣韭菜研究所生產)寒青韭霸F1寒綠王F1等品種高抗灰霉病,791、平韭4號品種次之,漢中韭不抗病。
清潔棚室。韭菜收割后,及時清除病殘體,深埋或燒毀,防止病菌蔓延。
翻田曬茬。翻曬行間土壤,有利于土壤熟化和殺死部分地下害蟲。
通風降濕。適時通風降濕,防止棚內濕度過大,是防治該病的關鍵。根據天氣變化情況,中午前后將棚膜拉開一條縫隙進行通風降濕,使棚內空氣相對濕度降到70%以下。通風量依據韭菜長勢而定,嚴禁放底風。
培育壯苗養好茬。通過多施有機肥,及時追肥、澆水、除草、養好茬,增強植株抗病能力。定植前每畝施入腐熟農家肥5000至7000千克,磷酸二銨15千克,草木灰50千克,深翻入土,灌大水;定植后及時灌水;霜前追肥兩次,每次每畝追施尿素15千克,追肥后及時灌水。
行間鋪草降濕。在韭菜行間鋪設干稻草、吸收水分,降低濕度,保持地溫。
2、化學防治
粉塵法。在韭菜發病初期的傍晚,用噴粉器噴撒70%滅克粉塵或5%百菌清粉塵劑,每畝每次用量1千克,每隔10天1次,連續或與其他防治方法交替使用2至3次。
煙霧法。發病初期用10%速克靈煙劑,每畝每次用量200至250克,或5%百菌清煙劑,每畝每次用250克,分放6至8個點,于傍晚點燃閉棚熏蒸。隔10天1次,連續或與其他防治方法交替使用2至3次。
噴霧法。在發病初期,每次收后培土前都要噴藥,輪換噴淋50%多菌靈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必要時可選用50%速克靈或50%撲海因及50%農利靈可濕性粉劑1000至1500倍液,交替使用,每隔7天1次,連續防治2至3次。注意:噴藥時,要把藥重點噴到新葉上、割口上及周圍土壤上。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