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小辣椒,又名朝天椒,是人們喜愛且富含營養的佐料食品,主要分布在河南南陽、河北望都、湖南邵陽、陜西西安、遼寧赤峰等地。近年來在生產實踐中,我們總結了一套壯苗培育技術,其要點如下。
1.選用良種目前生產上所使用的椒種都未經過審定,要選用經過提純復壯的櫪木三鷹椒或子彈頭種子,避免栽植角大、辣度低的大角種子。
2.培育壯苗小辣椒苗期長勢較弱,培育壯苗是小辣椒高產優質的基礎。壯苗的標準是莖粗、節短、葉厚、色深、根系發達。①苗床制備。多采用小拱棚育苗,苗床應選擇背風向陽、土壤肥沃、有水澆條件的生茬地。一般栽植1畝大田應備8平方米苗畦,畦寬1米、長8米,以劃塊育苗方式為主,每畦苗床施150千克腐熟廄肥、0.5千克尿素、1千克過磷酸鈣、0.1千克磷酸二氫鉀,肥土要拌勻打碎。一般苗床高出地面20厘米,苗床四周開寬深各20厘米的溝,以利排水。播種前要澆足底水,并用50%多菌靈800倍噴灑消毒,防止苗期病害。②播種。因苗齡和栽植時間而定,苗齡以160天左右為宜。在豫西南最佳育苗時間是2月中下旬。每畦播種量150克。播種前5天~7天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消毒催芽,催芽溫度為25℃~32℃,種子露白70%時即可播種。將種子均勻點播在床面上,然后用細篩篩細土0.5厘米厚覆蓋,而后用竹條或樹條扎拱,拱頂距床面50厘米,最后覆蓋白色塑料薄膜,膜四周用泥土封嚴保溫。③苗床管理。前期主要是防止破膜,增加光照,保證床溫;中期可在中午揭開拱棚兩端薄膜通風散熱,降低棚內溫濕度;后期加大通風量,直至夜覆晝揭、陰覆晴揭。若椒苗缺肥,可適量噴灑肥水。幼苗2片真葉時疏苗,3片~4片真葉時定苗,每平方寸(3.3厘米×3.3厘米)留一棵苗,結合間定苗拔除床內雜草,并用50%多菌靈800倍液噴灑防病。一般于4月中下旬移栽。移栽前7天~10天揭膜、控水、通風煉苗(又稱蹲苗)。
3.整地、施肥和移栽①整地。小辣椒不能種植在低洼水浸地,不宜重茬,一般應在冬季深翻20厘米以上凍垡,開春頂凌耙地保墑,結合施基肥在栽前進行淺翻、細耙踏墑,并按1.6米整成小墩,溝寬10厘米,深15厘米~20厘米,墩面子整、土碎,無暗垡。②施肥。施肥盡量以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輔;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增施磷、鉀肥。肥力較好的上等地,一般畝施腐熟農家肥2000千克、碳銨40千克、過磷酸鈣40千克、硫酸鉀10千克或45%的復合肥25千克,鋅、硼肥各0.5千克混勻,80%作基肥,20%作移栽窩肥;或使用小辣椒專用肥50千克~80千克。中等肥力和薄地,可在上述施肥基礎上適當增加10%~30%的施肥量。③覆膜。一般選用幅寬70厘米的地膜,每墩蓋2幅,每幅栽椒2行,地膜邊緣和接口處用碎土壓實。④移栽。總的原則是肥地宜稀,薄地宜密,宜深不宜淺。在豫西南,一般于4月中下旬移栽。每墩4行,實行寬窄行栽培,寬行50厘米,窄行30厘米,株距33厘米,每畝栽椒5000株左右。移栽時用雞蛋粗帶柄的尖頭木棍在地膜上打孔或用镢頭挖穴,穴深6厘米~7厘米,澆足水、封實土,封土時注意把地膜移栽孔封嚴;也可先栽后覆膜,再掏苗。為提高椒苗成活率,可在栽苗水中加入磷酸二氫鉀,每畝1.5千克,或專用提苗肥。如有小地老虎發生,可用毒餌誘殺。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