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近幾年,辣椒的病害發生較多,尤其是辣椒疫病危害程度嚴重。因此我們對昌吉地區的辣椒病害發生時間和發病高峰期作了調查,為辣椒病害的防治提供依據。
一、材料與方法
1.試驗材料
試驗材料選用當地主栽品種四平頭。試驗地土壤肥力均勻。辣椒2月10日育苗,4月20日定植,壟栽,株距25厘米,行距45厘米,雙苗定植,田間管理措施一致。
2.試驗方法
①病原菌采用組織培養的方法進行病原菌的識別。在發病時期,取發病病株的根莖組織進行培養,觀察辣椒內部組織受侵染的病原菌種類。
②辣椒死亡狀況在田間定時定點調查辣椒死亡情況,記錄最早發病時間及死。亡高峰出現的時間。
③用藥時間根據調查結果,制定藥物防治及用藥方法。藥劑使用間隔期設10天、15天和20天3個處理,對照用清水葉面噴霧。
二、結果與分析
1.病原菌的培養
辣椒植株最早出現癥狀在6月10日,病株組織培養后病原菌情況如表1。
表1病株組織培養病原菌發病率統計
病苗種類6月15日6月25日7月5日
細菌92.4%51%6.1%
真菌7.0%47%93.7%(疫霉菌)
由表1可知,辣椒病原菌有細菌和真菌,發病前期以細菌為主,中后期以真菌為主,后期疫霉菌占優勢。
2.辣椒死亡狀況
田間辣椒最早發病時間為6月10日,死亡高峰在6月23日,之后死亡率出現下降趨勢,7月7日出現上升趨勢,7月10日出現第2次死亡高峰。
3.藥物防治法
根據辣椒病原菌培養結果統計,在6月25日前以防治細菌為主,選用農用鏈霉素和新植霉素,中后期用多菌靈、甲霜靈錳鋅等。初次用藥為6月10日。
表2藥劑處理后植株死亡率調查
用藥時間間隔6月30日7月10日
10天未發病3%
15天2%8%
20天57%植株所剩無幾
對照65%植株所剩無幾
從表2可知,合理施藥,可以有效地控制辣椒病害的發生。3個處理中,間隔期控制在10天,防治病害效果最好,使辣椒的發病時間推遲近1個月左右,較符合蔬菜無公害生產的標準要求。
4.對產量的影響
對試驗小區單株測產,折合成667平方米產量。
表3辣椒折合667平方米產量及較對照增長率
用藥時間間隔667平方米產量(千克)較對照增長率(%)
10天3603.83157%
15天3459.06146.7%
20天1828.5830.4%
對照1401.91
從表3可知,辣椒病害進行藥劑防治時,施藥間隔期10天的,防病效果較好,667平方米產量較高,為對照產量的157%;施藥間隔期15天的,其667平方米產量是對照產量的146.7%;而施藥間隔期20天的,其667平方米產量是對照產量的30.4%。因此,在符合蔬菜無公害生產的標準要求下,施藥間隔期控制在10~15天,可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三、結論
1.通過辣椒病株的組織培養,發現辣椒病害并非疫霉病一種,前期以細菌性病害為主,中后期以疫霉病為主,但疫霉病是造成辣椒后期大量死亡甚至絕收的主要原因。
2.發病情況說明,辣椒發病有兩個高峰期,因此,在防治辣椒病害時應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初次用藥確定在6月10日前。用藥時施藥濃度要適中,幾種藥劑交叉施用,避免病菌對藥劑產生抗藥性。
3.在符合蔬菜無公害生產的標準要求下,施藥間隔期控制在10~15天,對病害的防治效果較好。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