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多年以來,我所在科研示范基地上栽培的雜交辣椒,畝產都在3500公斤以上,比傳統主栽品種增值500多元。對雜交辣椒苗期病害的識別及防治,我們是這樣做的:一、猝倒病:1、識別:幼苗出土后,開始在胚基部出現黃褐色水漬狀病斑,發展至繞莖一周,病部組織腐爛干枯而凹陷,產生縊縮。水漬癥狀自下而上繼續延展,使幼苗子葉或幼苗還沒有凋萎即倒伏于地,出現猝倒現象,然后萎蔫失水,進而干枯呈線狀。條件適宜,病害發展極快,引進成片死苗。2、防治:①選苗床。選擇地勢高、干燥、排水灌溉方便,背風向陽、土質肥沃疏松無病源的田塊,并施足腐熟堆肥作基肥。②土消毒。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40%拌種靈,每平方米用藥量8-12克,先將藥粉與適量細干土混拌均勻,然后用藥土量的1/3撒入播種溝溝底,其余2/3藥土蓋于播下的種子上面,最后覆土,完成播種。③抓管理。種子播種前用55℃溫水浸泡10-15分鐘,經催芽后播種,提倡營養缽草炭土育苗,或采用電熱溫床育苗,搞好苗床防凍保溫,注意通風透光,保持適宜濕度。一般空氣溫度要求20-25℃,土溫為16-20℃,同時保持溫度平穩,增強光照,實行小水勤灌。④巧噴藥。出苗后在晴天噴施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藥劑要噴得早,見有零星病苗就應噴藥。每隔7-10天噴一次,共3次。二、立枯病:1、識別:受害幼苗莖基部產生暗褐色病斑,長圓形至橢圓形,明顯凹陷。病斑橫向擴展繞莖一周后,病部出現縊縮,根莖部逐漸收縮干枯。開始病苗白天出現莖蔫,晚上至翌晨能恢復正常。隨著病情的發展,萎蔫不再恢復正常,并繼續失水,直至枯死。立枯病病部菌絲不明顯,而猝倒病幼苗倒伏后,病部菌絲茂密成層,是兩病區別的特征。2、防治:與猝倒病相同。三、灰霉病:1、識別:葉片發病,由葉緣向內呈V字形擴展,病斑初呈水漬狀,邊緣不規則,后呈茶褐色。莖部發病,從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危害,病部淡褐色,表面生灰色霉層,往往引起病部上端莖葉枯死。結果期發病以門椒和對椒為多,在幼果頂部或蒂部形成褐色水漬狀病斑,病部凹陷腐爛。2、防治:①控溫濕。選地勢較高,易排水的地塊做高畦育苗。苗床不可過濕,不過度密植,以培育壯苗,棚內保濕,適當延長加溫時間。3月前每天上午要保證了3-4小時以上,將溫度保持在20-25℃。下午可多放風,以降低夜間濕度。育苗期和定植期適當控水。開花后則需加大澆水量,澆后應及時放風排濕。②抓栽培。收獲后和種植前應清除棚內病殘體,定植后及時摘除病葉,病果并疏花、疏葉。結果后增施磷鉀肥。提倡小高畦地膜覆蓋栽培。推行滴灌技術,控制濕度。③巧施藥。定植前用7%百菌清粉塵劑,每667m21公斤,對棚膜、地面、墻面進行噴粉。栽培后發病初期及時施藥。可用50%多克粉塵劑,每667m2噴粉1公斤,7天左右噴1次。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