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西洋南瓜是印度南瓜與中國南瓜的雜交種,但熱量、維生素C含量高,維生素E高于中國南瓜一倍,肉質粉、甜,又耐貯運,在7―10℃冷庫中能貯藏4個月。近年來我們利用小拱棚加地膜覆蓋栽培小型南瓜的模式,5月底6月初即可上市,使南瓜的供應期提前了兩個多月。畝產2000―3000千克,收益6000―8000元,其栽培技術如下:
一、品種選擇
選擇早熟,耐低溫,果形扁球形,單瓜重1.5―2千克,肉質糯、粉、甜,市場適銷的優質品種,如東升、壽星、植栗晶、板栗等。
二、培育壯苗
2月下旬至3月初在大棚內進行營養缽育苗。種子播前曬l―2天,再在40―50℃的溫水中浸泡2小時,洗凈用濕布包好置于25―30℃的環境中催芽36―48小時,待大部分種子露白時播種。每缽l粒,覆蓋1.5厘米厚的營養細土,再覆蓋地膜,大棚內套小棚保溫。出苗前保持白天25―30℃,夜晚15―18℃。70%種子頂土后及時揭去地膜,撒適量干細土彌合土縫,保持白天20―25℃,夜間13―15℃。育苗期間每5―7天用噴壺噴灑0.1%磷酸二氫鉀溶液1次。苗齡30―35天,幼苗3―4片真葉,不徒長。
三、施肥整地
應一次性施足底肥。3月上旬結合整地,畝施腐熟灰雜肥2000千克、雞糞1000―1500千克、餅肥50―100千克、45%三元復合肥30―40千克、硫酸鉀10―15千克。與土壤充分混勻后作畦,畦寬2.5米,中間壟高20厘米,用都爾100毫升兌水40―50千克均勻噴灑畦面,防除雜苗。畦中間的高壟上覆蓋80―100厘米地膜.用竹片或細青竹搭成1.3―1.5米拱棚,覆蓋長壽無滴膜,閉棚增溫。
四、及時定植
3月底4月初擇晴天定植。地爬式栽培南瓜,每畦中間栽1行,株距45―50厘米;栽2行,株距50厘米,行距90厘米,畝栽1000株。畦面空白地段可套種小白菜、莧菜。
五、田間管理
1.調節溫度。定植后5―7天以保溫為主,保持棚溫白天20―30℃,夜晚15―18℃。如果有冷空氣,夜晚還要在棚膜外加蓋1―2層遮陽網,開花坐果期,晴天應適時通風,保持白天25―27℃,夜晚16―18℃。5月下旬外界氣溫穩定在15℃以上時可撤去小棚。
2.整枝壓蔓。根據密度和長勢,實行單蔓雙蔓或三蔓整枝。及時牽蔓分布,避免相互遮光,并注意壓蔓,促發不定根。
3.人工授粉。雌花開放期,擇晴天上午7―9時進行人工授粉,直接將采摘的雄花罩在雌花上。
4.肥水管理。定植緩苗后追施1―2次稀糞肥,促苗生長;第l雌花授粉后,畝追施尿素10千克加畜糞1000千克;幼瓜拳頭大時畝用尿素15千克加硫酸鉀5―lO千克,距瓜根50厘米穴施,促進果實膨大。第1批瓜采收后,畝追施15―20千克尿素加100千克腐熟餅肥,促進第2―3批瓜膨大,并注意保持土壤濕潤,防止早衰。
六、防病治蟲
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白粉病、葉斑病。防治病毒病,關鍵是治蚜蟲,畝用高效大功臣20克加功夫菊酯20毫升,對水40千克噴殺;其次噴病毒A500倍液。白粉病用三唑酮1500倍液防治。葉斑病用百菌清500倍液防治。
七、適時采收。授粉后37―40天,果實充分膨大,果肉黃色,單瓜重1.5千克左右,即可采收上市,采收擇晴天,用利刀切斷果柄,注意留4.5厘米長的果柄,也可在開花后15天采嫩瓜供食。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