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黃萎病是茄子生長過程中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幾年來在部分地區呈加重發生的趨勢,尤其是保護地栽培發病迅速,且病情嚴重,嚴重影響了茄子的產量和品質。因此,針對該病的發生特點應進行藥劑防治。
一、癥狀識別
茄子黃萎病,在茄子定植后不久即可發病,遇低溫定植,發病早且重,但以坐果后發病面積最大,病情最重初發病時植株半邊下部葉片近葉柄的葉緣及葉脈間發黃,葉緣稍向上卷曲,有時病斑僅限于半邊葉片,引起葉片歪曲。早期發病茄株呈萎蔫狀,早晚或雨后可恢復,以后葉片變為褐色,全株萎蔫,葉片脫光,整株死亡。病情急劇發展時,往往全葉黃萎,變褐枯死。該病多為全株發病。少數仍有部分無病健枝。發病時多由植株下部向上逐漸發展,嚴重時全株葉片脫落。發病株矮小,株形不舒展、果小,長形果有時彎曲。縱切根莖部可見到木質部維管束變色,呈黃褐色或棕褐色。
二、發生規律
茄子的黃萎病是由麗花輪支孢真菌浸染引起。病菌以休眠菌絲、厚垣孢子和微菌核隨病殘體在土壤越冬,成為翌年的初浸染源。土壤中病菌可存活6~8年,病菌通過混有病殘體的肥料、帶菌土壤和茄科雜草,借風、雨、人、畜及農具傳到無病田。病菌發病最適溫度為19℃~24℃,菌絲、菌核在60℃時10分鐘后致死。一般氣溫低,定植時根部傷口愈合慢,利于病菌侵入;從定植至開花期,日均溫低于15℃持續時間長,發病早且重;地勢低洼,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灌水不當及連作地發病重。
三、防治技術
1.播種前浸種。播前用30%菌無菌乳油1000倍浸種5~6小時
2.移栽前藥劑處理。茄苗移栽時用50%病害絕可濕粉2500倍液浸苗,若用營養缽育苗,移栽前用50%病害絕可濕粉2500倍液均勻噴霧。
3.苗期防治。發病初期施藥防治,連續3次,可選用50%病害絕可濕粉2000倍液、30%菌無菌乳油2000倍液、10%殺菌優水劑1500倍液交替使用。
4.結果期防治。發病初期直到采果結束前,要連續噴藥防治,每次間隔7天。施藥用5%病害絕可濕粉1500倍液、10%殺菌優水劑1000倍液、12%的綠菌靈油1200倍液等噴霧。防治黃萎病時結合噴藥要注意葉面追肥,每噴霧器桶藥液中加入30克磷酸二氫鉀和50克尿素,可增強作物的抗逆性,改善茄子的品質。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