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合理澆水。生姜需水較少,出苗前保持土壤濕潤,4天~5天澆一次水。地膜覆蓋的姜田保濕性好,可視間作物需要而澆水。生姜出苗后,可視苗情、墑情5天~7天澆水一次。
(二)科學追肥。生姜出苗至“立秋”一般不追肥,“立秋”后是迅速生長期,可結合澆水每畝追施腐熟餅肥150公斤~200公斤,或大糞干500公斤~1000公斤,也可開溝埋施復合肥40公斤。如單施含氮的尿素、硫銨等,雖可提高產量,但對生姜品質有影響,且水分高,不耐貯藏。應多施復合肥料,尤其含磷較多的肥料,對提高生姜的品質有很大的作用,但切忌施草木灰,以免影響商品姜的色澤。
(三)淺鋤培土。生姜根系少、生長弱且分布淺,因而出苗后不宜多中耕和深中耕。露地栽培的,出苗后淺鋤1~2次,劃破地皮破除板結即可,生長期只拔草不中耕,姜棵處雜草從地面基部剪除,以免拔草帶動姜根,影響正常生長,地膜覆蓋的更不需中耕。生姜生長中期,應進行培土,露地栽培的,于“立秋”后培土一次,培高10厘米~15厘米,培土時切記不要動根傷根。
(四)剝葉理順。生姜長出第一片真葉時,由于受氣候條件的影響,個別植株葉片卷曲,包住其它葉片不能伸平生長,應及時剝開理順,確保其健壯生長。
(五)去蔭促長。立秋以后,當氣溫降至25℃以下時,為促進姜棵生長而防止莖葉徒長,應及時去掉為生姜遮蔭的影身草,間作套種者應及時收獲,以增加通風和光照,確保生姜健壯生長。
(六)掏老姜增效益。在立秋前可將種下的母姜掏出出售,比一次收獲可提高經濟效益20%~30%。方法是:在姜棵的北邊,用小鏟輕輕扒去種株上泥土,露出母姜,用左手指按住主莖5厘米~6厘米處插下鏟刀,輕輕上翹即可取出母姜。然后用土封好姜株,連澆2水,使土壤與植株密結。其它新姜需待霜降以后選晴天上午適時收獲,圓頭后貯存或出售。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