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姜麥套作能夠充分利用光熱資源,減少插遮工序,解決姜糧爭地矛盾,一般畝產生姜2000-3000公斤,高產達3500-4000公斤,小麥畝產300-4D0公斤。其技術措施如下:
一、套種模式在保證生姜密度的前提下,確定姜麥套種間距。試驗表明;以行距50厘米,其間留出套種行,開溝播種兩行小麥的模式產量最高,遮蔭狀態以三分見光七分蔭為宜。也有在生姜行上,撤種越冬菠菜,以提高經濟效益的。
二.整地施肥生姜需肥量大,因此種麥前應畝施優質土雜肥5000公斤,三元復合肥70-80公斤,深耕25一30厘米,耙細整平,東西向作畦,畦長對一周米,畦寬50厘米。
三、適期播種生姜宜在5厘米地溫穩定在16-17C時播種。播種時先在畦內開10厘米深溝,澆透水,水滲后,將姜種排放溝中,姜芽朝南,覆土5-6厘米。小麥在10月下旬一11月上旬播種。生姜株距17―20厘米,畝栽植6500-7500株。小麥隨品種和播期而異,基本苗掌握在15-25萬之間。
四、田間管理1.小麥冬前培育壯苗,早春促苗早發,拔節初期畝追尿素20一5公斤,并澆水,及時防病治蟲,確保豐產豐收。2.生姜(l)遮蔭差不耐光,尤其幼苗期正值初夏,陽光強烈,必須遮蔭。麥收時只收麥穗,留下麥桿作遮蔭草,至7月下旬苗高40厘米時,除去麥稈。也有在種姜南邊,兩行小麥之間點種1行玉米,株距40厘米,每畝3000株,8月上中旬收獲鮮玉米。(2)中耕除草姜根系找,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層,一般出苗后,結合澆水中耕l―2次,以松土保墑。幼苗期生長緩慢,又值高溫多雨季節,易造成雜草叢生。人工除草用工較多,可用禾耐斯、除草醚、除草通、拿捕凈、氟樂靈等防治。應按說明書操作,以免造成藥害。(3)追肥澆水培土苗高25-30厘米,有1―2個分枝時,畝施尿素15一20公斤;姜苗三股叉時(立秋前后),畝施三元復合肥30~35公斤;姜苗5~6個分枝時(9月上旬)是生姜需肥高峰期,應重追肥,畝追三元復合肥50-60公斤。
生姜播種后,待80%幼苗出土應澆第一水,幼苗期繞小水,結合淺鋤促根系發育。夏季天氣炎熱,蒸發量大,應勤燒水降溫。立秋后進入盛長期,需水量大,應保持土壤濕潤。收前一周停水控姜,以利收貯。燒水一定要用井水、清水,切忌澆洗衣粉、肥皂水。還要及時排除田間積水。
結合重追肥進行第一次培土,變溝為壟。盛長期根莖迅速膨大,壟面常被撐裂,因此結合澆水隨時培土,至30厘米左右,為根莖生長創造適宜條件。
(4)病蟲防治苗期噴90%放百蟲1000信液防治玉米螟等害蟲。地下害蟲用甲基異柳磷、神農丹防治。姜瘟病用80%已磷鋁300倍,70%改克松1000倍混合灌根,或用70%甲醛100倍液饒根。田間發現中心病株,立即拔除,帶出田外集中銷毀。病穴用生石灰粉或漂白粉原粉處理。
五、收獲1.小麥蠟熟末期,只收麥穗留麥稈作生姜的遮蔭草,于6月10日前收獲完畢。2.生姜(l)掏者姜:如市場緊缺,在立秋前后可掏出老姜上市。即在姜棵北邊,用小鏟輕除種株泥土,露出老姜,用手按住主莖與種姜連接處,在老姜前側插下鏟刀并上翹,使老姜與主莖脫離,用上封好美株,使土壤與姜根密接起來。扒老姜造成傷口,易導致病菌侵染、根莖腐爛,放在多雨或病區不宜提前收者姜。(2)新姜收貯:霜降以后,地上部尚未凍枯時收獲。選無風晴天上午,掘取后自莖稈基部掰去姜苗,隨即運回,放入室內或地窖難藏或用沙層積于洞內,不需晾曬,否則外皮干燥影響品質。入客后10天內呼吸旺盛,傷口產生愈合組織,二氧化碳濃度高,不可密封。10天后洞口用泥土密封,頂部留一通氣孔。新姜后熟一個月,使去芽(莖)傷口愈合,芽尖圓滿即圓頭結束。根據市場需要,陸續上市。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