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夏絲瓜的收獲期正是蔬菜秋淡季節,所以栽培好夏絲瓜,正好能滿足市場需要。夏絲瓜的栽培技術與春秋絲瓜有所不同,存在著蔓葉易徒長,開花結果遲緩等問題。為培育好夏絲瓜,實現豐產高效,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種苗與田塊選擇。
選擇適宜于夏季栽培的、對短日照不敏感的高產品種,如夏優絲瓜、新夏棠絲瓜、豐抗絲瓜、雅綠一號、秀玉絲瓜等。絲瓜喜肥,應在向陽、土質肥沃、濕潤、有機質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強的壤土或粘壤土田塊種植。
二、育苗移栽。
夏絲瓜不宜直播,應選擇排水良好的田塊育苗移植。將絲瓜種子用清水浸種8~10小時后撈起瀝干即可播種。育苗方法常用的有塑料營養杯或育苗盤育苗,營養土應采用新土或未種過瓜類的菜園土。播種時每穴播1粒種子。移植前,要適當控水控肥,培育壯苗。
三、整地定植。
1.整地:起畦種植,畦面寬1.2~1.5米,溝寬30~40厘米,畦高35厘米。結合整地施足基肥,畝施土雜肥2000公斤、復合肥50公斤。
2.定植:夏絲瓜栽培采用雙行植,行株距為(70~80)厘米×50厘米,以畝植1700株左右為宜。幼苗具有2~3片真葉時即可移植。
四、田間管理。
1.蔓葉整理:夏絲瓜的主蔓和側蔓生長迅速且旺盛,結果期較長,需要較多的養分和水分,在植株調整上要著重做好壓蔓和引蔓工作。通過壓蔓,促發不定根,擴大根系,增加吸收養分和水分的能力,保證蔓葉和開花結果對養分和水分的需要。一般在蔓長35厘米左右進行第一次壓蔓,在蔓長70厘米左右進行第二次壓蔓,壓蔓時可引至同一方向或相對方向。壓蔓方法隨天氣情況而定,晴天開小溝,把瓜蔓壓入溝中,再蓋上小土塊;雨天則在畦面壓蔓,不開小溝,以免莖蔓腐爛;連續下雨,畦面積水時,只需用泥塊壓葉片,不壓莖蔓,同樣也能固定莖蔓生根。引蔓上籬時,為了適應夏絲瓜蔓多又長的特點,一般待雄花出現時才引蔓上籬,上籬后采用“之”字形均勻引蔓。在生長中后期,適當摘除基部的枯老葉或病葉,在蔓葉生長過旺情況下,可以在上、中、下不同部位間隔摘除部分葉片,或在蔓葉生長過密的位置摘葉,有利于通風透光和減少病蟲害。
2.及時理瓜:在開花結果期間,若發現小瓜擱在葉上、籬架上、瓜蔓間或被卷須纏繞,要及時加以整理,使之垂直懸掛在棚架內,同時應清除病瓜,以免傳染病害。
3.合理施肥:施肥以有機肥為主,適量施用化肥。移栽后5~7天畝用1∶10淡糞尿水1500公斤淋施,以促進莖葉生長。以后至開花結果前施肥依苗情而定:幼苗長勢旺盛、濃綠,可以少施或不施肥;長勢弱,每隔15天左右每畝淋施4~6公斤復合肥浸出液1500公斤或1∶10淡糞尿水1500公斤。結果后,隔5~7天追肥1次,每次畝施復合肥10~l5公斤;盛收期間,施肥量應增加1~2倍,并加施1~2次草木灰50~100公斤。
4.水分管理:絲瓜全生育期需水較多,生長前期應保持土壤濕潤,植株開花結果期間,需水最多,根系吸水能力也較強,需加強灌溉。絲瓜既需水,也忌積水,灌水時應即灌即排,不漫灌,尤其是在雨天,應注意排水,以防畦面積水。
五、病蟲防治。
1.病害防治:夏絲瓜生長旺盛,在高溫多雨濕度大的氣候條件下容易發病,因此應及時防病,控制病情發展。猝倒病用70%敵克松3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噴施防治,疫病用72%克露8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800倍液噴施防治,霜霉病用58%瑞毒霉600倍液或72%克露750倍液噴施防治,白粉病用20%粉銹寧2000倍液噴施防治,炭疽病用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50%多菌靈1500倍液噴施防治。
2.蟲害防治:瓜絹螟用1.8%蟲螨克2000倍液或蘇云金桿菌制劑等噴施防治,瓜實蠅用48%樂斯本1000倍液、90%敵百蟲1000倍液或80%敵敵畏1000倍液噴施防治,蚜蟲用10%吡蟲啉1500倍液噴施防治。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