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為了調節蔬菜淡季供應,近年來一些地方摸索出一套夏栽萵筍新技術,每667米2產量可達1200公斤,經濟效益顯著。具體做法如下。
? 低溫催芽。夏萵筍生長期正值高溫季節,所以必須選用耐熱品種。播前先催芽,用冷水浸種8-12小時,待種子吸水率達70%至80%時,用濕紗布包好,置于冰箱冷藏室或懸掛在水井離水面10厘米處,保持4-5℃低溫,處理24-28小時后,置于15-20℃適溫條件保濕催芽(未通過休眠期的種子曬一曬可提高發芽率),經2-3天大部分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
? 遮陰育苗。夏萵筍6月底、7月初播種,播時最好種子摻拌適量干細土再播,每克種子播1米2面積,遇干旱澆水造墑播種,播后淺耬拍實,用草簾搭棚遮陰育苗,晴天早蓋晚揭,陰天全天揭開,以利降溫保濕。苗期結合澆水追施2-3次稀水糞,待苗齡25天左右有4-5片真葉時即可移栽。
移栽方法。栽前每667米2施腐熟廄肥3000公斤、人畜糞2000公斤,整地挖溝做畦,整平畦面,畦寬1.5-2米,溝寬25厘米,深15-20厘米。7月下旬選晴天傍晚,苗床澆水后起苗帶土移栽,株距25厘米、行距35厘米,每667米2栽700-800株。栽后澆足定根水,隔2-3天再澆一次稀水糞。活棵前最好搭棚遮陰。
?施肥澆水。夏萵筍根淺,吸收能力弱,加之夏季生長迅速,需肥水較多,應特別注意重肥水管理。幼苗活棵后,每隔3至5天結合抗旱追施一次稀水糞。莖部開始膨大時勤澆肥水(采收前10天停澆),并葉面噴施0.3%磷酸二氫鉀1至2次。如發現霜霉病,在發病初期噴甲霜靈藥劑防治。有條件的地方,在萵筍封壟、莖部開始肥大時、噴縮節胺調節劑2至3次,可有效地增加莖重。
?分批采收。夏萵筍采收過遲,肉質莖可形成花蕾,消耗養分,形成空心,不能食用。采收過早則降低產量。一般在移栽一個月左右,當莖部膨大,莖頂端與外葉尖端等高時,即可分批采收。?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