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幼龜池
采用長方形水泥池,池長6m,寬3m,南北走向。池壁高0.4m-1.0m,壁頂向內出檐,池內角圓形,池底坡度100:10,南部最深處水位40cm-50cm,池底設排水孔。北部陸地面積3平方米-6平方米,淺水處為食臺。注水用1.5時潛水泵,從池塘吸水。培育池設置遮陽網,水中放養水葫蘆。平均每平方米放養幼龜10只-12只。
二、日常管理
1.夏秋季日常管理
(1)投喂
堅持“四定”原則。夏季高溫季節,每日投喂2次,投喂時間為7:00-7:30和18:00-18:30為宜。秋季水溫降低后,幼龜食量減少,投喂改為1次。時間以17:30-18:OO為宜。飼料臺設在離岸100m-20cm,離水面1cm-2cm處。鱷龜幼龜喜歡吃食同一種成分和味道的飼料,如果飼料成分突然改變會影響其攝食,所以在改變飼料配方時,應采取逐漸過渡的方法。我們采用的飼料為羅非魚凈肉,用搗肉機搗爛,加入甲魚配合飼料,揉和制成25g左右的飼料餅,日投餌量依據水質、天氣、攝食情況隨時調整,每只稚龜的日投餌量為3.5g-10g左右,如遇大風、大雨天氣則要停喂,投餌量以1-2小時內吃完為宜。一般每10天取樣測定一次。
(2)水質調節
鱷龜養殖對水質要求不高,以水質清新為好,水源應以含有豐富浮游生物的江河、湖泊及池塘水為好,水中放養水葫蘆,為幼龜提供隱蔽場所,并起到遮陽和調節水質作用。針對幼龜夏秋季食量大、殘餌糞便多的情況,每天下午換水一次。
(3)病害防治
堅持以預防為主,定期在餌料中添加抗生素、補充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常見疾病有穿孔病和紅脖子病。
穿孔病在海南地區6月上旬出現,7月下旬至10月發病率高。癥狀為發病初期病龜浮于水面,急燥不安,行動遲緩,食欲減退,最后離開水體匍匐于陸地干燥處,對人為干擾反應遲鈍。病龜背、腹、裙邊出現白點,嚴重者結成瘡痂,揭開瘡痂可見洞穴深入體內。治療:①投喂新鮮配合飼料,并輔以土霉素藥餌。用量為每公斤體重用藥0.2g,第2-6天減半,隔10天再喂一個療程。②揭掉瘡痂,用龍膽紫涂抹傷口,重者可用紅霉素軟膏涂抹,每日一次,連續一周。
紅脖子病在海南地區春、夏、秋季均可發生。癥狀為頸部腫脹發紅,頭、頸不能縮人殼中。行動緩慢,反映遲鈍,口腔粘膜充血。病情嚴重的口、鼻流血,眼睛失明,全身水腫。治療:①若病情較輕,尚能攝食時,可在飼料中添加適量抗菌素或磺胺類藥物。用量為每公斤體重用藥0.2g,第2-6天減半,6天為一個療程,連喂2―3個療程。②將病龜放入隔離池,用紅霉素潑灑,濃度為2ppm。
2.越冬期日常管理
幼龜經過6個月的培育,當水溫降到15℃以下時進入冬眠狀態,海南地區鱷龜越冬期大約從12月底開始,翌年2月中旬左右結束。
(1)越冬前準備:鱷龜越冬前在幼龜池陸地上堆積約30cm厚的潔凈河沙(經過消毒、曝曬),并將幼龜池水位盡可能加深。準備稻草簾于降溫時蓋在越冬池頂。
(2)越冬前強化培育:去年冬天,海南地區最低氣溫下降到9℃,最高氣溫有時升到20℃以上,幼龜在低溫時鉆進沙中休眠,溫度升高時又鉆出沙窩活動,有的幼龜甚至整個冬季都在池中深水區越冬。由于幼龜冬眠過程中隨溫度升高而四處活動,使之經常處于冬眠與非冬眠的轉換過程中,鱷龜體力消耗很大。經過越冬的幼龜一般要減輕體重10%―20%左右。所以幼龜在越冬前的強化培育相當重要。投喂高蛋白、高脂肪的飼料,并盡量延長投喂時間,使其體內積累足夠的能量。另外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藥物,增強其抗病能力,以利鱷龜正常越冬。
(3)水質調節:經常換水以保證在水中越冬的幼龜有良好的越冬環境,減少疾病發生;要注意換水應選擇晴朗的天氣,水溫溫差不超過2℃。
(4)預防敵害生物:在越冬期間曾發現老鼠進入越冬池傷害幼龜,為防鼠、鳥等敵害生物的侵襲,可利用廢舊網片縫制成越冬池大小的防害網覆蓋于池表,四周捆好,這樣既保證了光照、透氣,又起到了防害作用。
三、生長情況
鱷龜幼龜的生長快慢與攝食量、餌料轉換率直接相關。在一定范圍內,鱷龜對餌料吸收轉換率隨溫度升高而變化,試驗表明,水體溫度29℃-32℃時餌料系數為5;水體溫度23℃-25℃時餌料系數為9.2;水體溫度20℃-23℃時餌料系數為10。當水體溫度在30℃-31℃時幼龜生長迅速,日均增重可達2.3g;當水體溫度降至22℃-23℃時,幼龜日均增重僅為0.21g,可見水溫對鱷龜攝食生長是非常重要的。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