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稻蟹萍立體種養是根據生態學種間互補原則,將稻蟹萍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建立新的復合群體,形成多層次、多級利用的互惠共生的生態體系,在達到七妙利用自然資源,增加系統生產一態環境的目的。具體種養技術如下:
一、養蟹稻田的選擇和整修
養蟹田要先擇在水源豐富(最好是靠近河流和支渠)、水質清澈、無污染、排灌方便、保水性好的稻田。田塊確定后,沿壩埂四周離壩1米開一條深0.6米、寬1.5米的環溝,在稻田中間挖深0.5米、寬0.8-1米的十字溝,溝與壩的坡度均為1:3。養蟹田以東西走向的長方形為適,一般5畝左右建一個圈,如面積較大,中間用塑料膜圍欄隔開。
在稻田四周設塑料膜籬笆,高60厘米,上沿細欠絲,每隔10厘米用釘書釘釘一下,每隔1.5-2.0米埋一立桿(木桿或竹竿均可),用以固定塑料籬笆,并使籬笆向內傾斜。下面開淺橫,將薄膜埋實,防止蟹逃跑。全池合圍,進出水口安水泥管,管口用金屬網扎緊,網眼以幼蟹不能穿過為準,安管處要關,防蟹打洞逃跑。
二、水稻的栽培管理
1。養蟹稻田要造反株形緊湊、葉片直立、矮桿、抗病、抗倒伏、生產性好的水稻品種,根據本地氣候特點,生育期宜稍長,這樣可以早插秧、甲用藥、早放苗,縮短蟹苗暫養期。
2.育苗應采取旱育苗或軟盤育苛培形式采用大雙行(50+30)×20厘米。這種栽培形式通風透光條件好,有利于河蟹生產,水稻產量也在500公斤以上。
3.水稻插秧后4-5天,畝施草克星10D我。該除草劑對魚類致死中毒量為40ppm,每畝10克在稻田水深10厘米的情況下,濃度僅為0.15ppm,施藥后25-30天投放蟹苗。
4.插秧前施足底肥,畝施5公斤尿素,10公斤磷酸二銨。蘗肥、調整馬、穗肥各施尿素5公斤。
5.養蟹田水質困好,營養要豐富,田間應保持10-15厘米水層,確需斷水,也要保持溝內有水。前期水溫低,河蟹幼體小,投和,一般15天左右換一次水;后期可每隔7天左右換一次水,要經常檢查排水口、進水口,嚴防河蟹逃跑和敵害進入。
三、河蟹養殖
1.放苗密度從大面積稻蟹種養實踐看,一般以每畝投放0.35-0.50公斤大眼幼體為宜。
2.蟹苗暫養每5畝養蟹田要建0.5-1.0畝的暫養圈,在暫養圈內建暫養池,從蟹軒暫養專用。暫養池中水深應達0.8-1.0米,按每立方米水體放2.0萬只大眼幼體建池。池四周留0.5米寬半臺,壩上建防逃設施做到池埂水漏水,池底不淤泥。蟹苗下池前,每畝池面潑灑75公斤生石灰。進行消毒,待藥性消失事注入過濾清水。蟹苗初下的池時水深0.8米即可,池中放置從蟹苗棲息隱蔽的附著物。如在池中拉草繩、放草把,還可放綠萍,既可改善水質,又可供蟹苗棲息和攝食。按苗體重105左右投放半。半主要為豆漿、魚漿、蛋黃,每天早晚各一次。適宜大眼幼體生長的溫充為18-28,如氣溫較低,可扣大棚,但必須嚴格注意溫度,及時揭膜放風。一般7天左右大眼幼體變態為幼蟹,此時打開暫養池,半幼蟹放入暫養圈陣周建防逃設施。
3.放蟹苗在稻田除草劑藥效期過后,一般1個月左右向稻田放蟹苗。可根據幼蟹逆流而上的習性,將暫養圈1-2個開口,向圈內注水,幼蟹可較為均勻的進入稻田。
4、飼喂管理河蟹是雜食性動物,水草、薯類、谷類、豆餅、小魚蝦、貝類、畜禽下腳料均可做半,也可投入人工配合半。半要求含蛋白質高,含脂肪少。前期投喂量為河蟹總體重的5%-10%,日投喂2次,早晨1/3,傍晚2/3。后勤投一為河蟹總體重的5%-8%,傍晚一次投喂。要經常可蟹攝食情況,酌情增減投喂量,投喂應定點、定時,將餌料均勻撒在溝邊。
5.敵害預防稻田養蟹敵害主要是青和老鼠,青蛙對大眼幼體及幼蟹危害極大。因此,在水田泡田前,必須把表蛙捕捉干凈,然事及早擋塑料薄膜。防治老鼠應在池四周經常更換鼠藥品種,并輔以鼠捉捕。
6、日常管理堅持每天早午晚巡圈檢查,了解河蟹攝食情況,水質狀態,有無病害和敵害河蟹的活動情況蛻皮生長我,有無逃跑跡象,發現問題及早解決。
7.起捕在起捕前把溝水排干,晚上河蟹上崗,借燈火表。白天河蟹上崗時也可捕捉,待稻田中剩有少量河蟹時,收害水稻,稻摁平放,在稻打下捕捉。起表語中的河蟹放到暫養圈暫養,在水深1米的情況,每畝可暫養河蟹250公斤。
四、細綠萍養蟹
及早搞好春繁,準備充足萍種,在投放蟹苗前10-15天,每畝投萍150-200公斤。每10畝養蟹田1軒荒水面養萍,每天向稻田投萍,河蟹生長前期非常喜食綠萍,綠萍繁殖系數較低,滿足不了河蟹需要。進入8-9月份,河蟹體重增加,綠萍已不往河蟹,攝食量減少,使錄萍得以較快繁殖。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