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俗話說:“稻田養魚,三分技術,七分管理”,稻田養魚日常管理工作的好壞是養魚成敗的關鍵,要防止重放養輕管理的傾向。魚病預防顯得尤為重要,魚病防治堅持“以防為主,以治為輔”的原則,在魚病易發季節,加強預防,出現病害及時治療,要做好清田消毒、魚種和飼料消毒、水質調節和藥物的預防等工作。一年中5―6月、8―9月是魚病流行的兩個高峰期。在高峰期預防魚病,重點要抓好以下三項工作:
1、全田潑灑藥物。用90%晶體敵百蟲每方水體 0.5克 可殺滅錨頭鳋、中華鳋、三代蟲等,用硫酸銅每方水 0.5克 ,硫酸亞鐵0.2可,可殺滅車輪蟲病,也可用專殺車輪蟲的滅蟲藥殺之。
2、投藥餌。如預防腸炎,每100公斤魚用大蒜頭0.5公斤,先搗碎加鹽4兩,拌麥麩、面粉投喂,也可用鐵莧菜、水辣蓼做成藥餌,每100公斤魚用干藥0.5公斤,先把藥磨成粉與面粉混合后用熱水調成糊,拌在切成短草或浮萍上晾干投喂,每天1次,每3天為一療程。
3、生態防病。任何生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生態條件。魚病發生和發展與生活環境密切相關,環境條件好,適合魚生存,病原體處無能狀態。若環境差,會降低魚的病能力,病原體趁機侵襲,使魚生病。如草魚喜歡清水,花白鰱喜歡肥水,草魚在肥水中容易生病,我們進行混養要掌握好魚的共同條件,使草魚、花白鰱都能適應環境,這就需要用生態防病方法解決。由于科技進步,用于改善魚水體環境的微生物劑不斷出現,如光合細菌、有益微生物菌種EM、利生素、芽孢桿菌等,可作為水質凈化劑,起降低水中氨氮、調節水質作用。通過調節,使水質達到混養魚良好的共同條件,有效預防魚病發生。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