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黃顙魚又名嗄牙子、黃嗄、盎絲等,是我國淡水養殖中的一種重要經濟魚類。黃顙魚肉質細嫩,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近幾年市場需求量持續快速增長。由于自然水域及池塘養殖的產量非常有限,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從而導致黃顙魚長期保持較高的市場價格。池塘套養黃顙魚投入少,收益高,養殖前景被普遍看好。
魚池條件
套養黃顙魚的池塘應選擇水源條件好,無任何污染水體。魚池形狀呈長方形,面積3~10畝,水深以1.5~2米較為理想。池塘應有防逃設施,進出水口要設防逃網。池水pH值在7~8.5之間,溶氧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池中天然餌料資源豐富,諸如浮游生物、水蚯蚓、小魚蝦、水生昆蟲等含量較多。
套養密度
養殖其他魚類的魚種池、成魚池、親魚池,以及河蟹池均可套養黃顙魚,池塘中應有豐富的小型野雜魚蝦,作為黃顙魚的飼料。4月下旬至5月初放養,每公頃套養規格3~5克的黃顙魚魚種4500~9000尾。池塘不宜再套養其他兇猛魚類,以免黃顙魚魚種被捕食;每公頃套養規格15~20克的黃顙魚750~3000尾,每公頃可增產黃顙魚75~300公斤。另外,套養黃顙魚還可使其他魚類的錨頭鳋病的發病率明顯下降,減少用藥量。套養黃顙魚的池塘宜以鰱、鳙、鳊、草魚等為主養對象,但不宜以鯉魚或鯽魚為混養對象,因其食性基本相同易產生不利影響,更不要與鲇魚等兇猛肉食性魚類共同套養。
套養管理
套養黃顙魚的池塘飼養管理除了做好池塘養魚的常規管理外,尤其要注意搞好水質管理,始終保持水體溶氧在4毫克/升以上,要經常加水,特別是7~9月份高溫季節,一般每2~3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不少于15厘米深,同時每天開動增氧機2~3小時,以確保溶氧充足,防止魚類浮頭。若能實施輪捕輪放技術,始終保持池塘適度載魚量,則養殖效果更好。
套養黃顙魚池塘,在對其主養品種進行病害防治時,要注意不要影響黃顙魚的正常生長。由于黃顙魚是無鱗魚,藥物較容易直接從皮膚浸入體內,所以對其用藥物時,一定要嚴格控制用量,防止急性和慢性中毒而死亡。黃顙魚對孔雀石綠、硫酸銅、硝酸亞汞和高錳酸鉀、敵百蟲比較敏感,尤其要謹慎把握。此外,套養黃顙魚的魚池,在黃顙魚未長到100克左右的商品規格時,最好不要進行釣魚,因為黃顙魚比較容易上鉤。
相關鏈接
黑龍江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的高級工程師孔令杰給廣大養殖戶提出以下建議:
一、保持水體有較高的溶氧。黃顙魚對池水溶氧要求較高,故混養時要求水質清新、溶氧充足,生長季節要適時加注新水,高溫季節要勤換水,如保持微流水則更佳。
二、保持合理的放養密度和放養規格。根據水體餌料生物量,科學合理確定混養比例和放養規格,若密度過大,規格過小,年底達不到上市規格。
三、魚池混養黃顙魚后不再適宜混養其它肉食性魚類,淡水沼蝦、淡水螯蝦的養殖池中不宜混養黃顙魚。
四、養殖過程中,如發現黃顙魚規格過小,說明魚池中天然餌料生物量不足,可適當補放小魚蝦、家魚夏花或投喂人工配制的專用黃顙魚餌料。黃顙魚有晝伏夜出的生活習性,投餌應以夜間為主。
五、蟹池中也可混養黃顙魚。因河蟹、黃顙魚在生態上處于相同的水層位置,容易引起兩者生態位置競爭。因此,蟹池中必須保持充足的天然餌料生物,否則影響黃顙魚的飼養效果。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