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癥狀 主要發生在定植初期。最初發病時下位葉1―2片凋萎,葉柄下垂如燙傷狀,烈日下更為嚴重。夜間可恢復,發病數天后整株枯死。根系外表無明顯癥狀,但將根冠縱切,可見根冠中央有明顯褐化現象。生育期間發病甚少,一直到草莓采收末期,青枯現象才再度出現。
病原 為青枯假單胞菌,屬細菌。菌體短桿狀,單細胞,兩端圓,單生或雙生,大小(0.9~2.0)×(0.5~0.8)微米,極生鞭毛1―3根;在瓊脂培養基上菌落圓形或不正形,稍隆起,污白色或暗色至黑褐色,平滑具亮光。革蘭氏染色陰性。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原細菌主要隨病殘體殘留于草莓株上越冬,通過雨水和灌溉水傳播;帶病草莓苗也可帶菌,從傷口侵入,病菌具潛伏侵染特性,有時長達10個月以上。病菌發育溫度范圍10―40℃,最適溫度30―37℃,最適pH6.6。久雨或大雨后轉晴發病重。
防治方法 (1)嚴禁用罹病田做育苗圃;栽植健康苗,連續種植2年,病菌感染率下降。(2)加強栽培管理。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或草木灰,調節土壤pH值。(3)用生石灰進行土壤消毒。(4)藥劑防治。定植時用青枯病拮抗菌MA―7,NOE―104浸根;或于發病初期開始噴灑或灌72%農用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或14%絡氨銅水劑350倍液、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7%可殺得可濕性微粒粉劑500倍液,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