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適時采收,碘化淀粉指數在80%左右為最佳時期
蘋果的采收期對貯藏質量影響很大,采收太早,果實外觀色澤風味都不好,而且容易發生虎皮病、苦痘病、褐心病、二氧化碳傷害和失水萎蔫等;采收太晚,在貯藏中果實容易衰老,果肉發綿、褐變,發生斑點病、水心病、果肉濕褐病和腐爛。一般而言,早熟品種一般在盛花期后100天左右采收,中熟品種在101-140天,晚熟品種141-175天采收。此外,采收期還應根據貯藏期長短來決定,作短期貯藏或冷藏的可以稍晚采收,貯藏期較長或氣調貯藏的果實適當提早采收。
2.及時預冷,適時入庫
剛摘下的蘋果,帶有田間熱,必須放在陰涼處預冷1-2天。蘋果入庫時溫度應降到2℃以下,可利用夜間零點以后庫外溫低于庫內溫時,打開庫門和通氣窗,使冷空氣進入庫內。
3.分級貯藏,出庫上市前打蠟(涂膜)及進行商品化包裝
分級時必須嚴格剔除傷果、病果、畸形果、過大過小果及其它不符合要求的果實;合理化的包裝更能體現果品的商品性。
4.防止長期堆放產生壓傷
為防止長期堆放使下層果實產生壓傷,一般蘋果裸果長期堆放高度應小于等于1米,紙箱包裝高度小于2米。
5.謹防貯藏期病害
蘋果在貯藏期間發生的病害可分為生理病害和真菌病害兩大類,前者是由于生長、貯藏條件不適或缺乏某種礦物質引起的,而后者則是由于微生物采前潛伏侵染或采后傷口侵染引起的,這是影響蘋果長期貯藏的重要因素,有效地防治這兩類病害對蘋果的保鮮和增值具有重要作用。
6.蘋果貯藏后期的管理及注意事項
6.1溫度的調控
對于大多數蘋果品種,貯藏適溫是-1~0℃。氣調貯藏的理想溫度應較一般貯藏溫度高出0.5~1℃。紅玉、旭在等品種適宜貯藏在2-4℃。
6.2濕度的調控
常溫庫貯藏蘋果一般以空氣濕度85%-90%較為適宜。貯藏后期果實細胞的濕度不夠時,可在地面灑水或在窖內放置水缸。
6.3氣體成分的調控
貯藏溫度0~2℃時,以二氧化碳含量3%-5%,氧氣含量2%-4%比較適宜。
6.4乙烯的調控
乙烯對果實有催熟作用,通常除采用降低貯藏環境中的氧氣濃度和提高二氧化碳濃度外,還可用活性炭、溴化活性炭、高錳酸鉀等吸附方法,減少貯藏環境中的乙烯含量。
7.輕拿輕放,謹防磕碰傷
蘋果從采收到入庫貯藏,一般要經過采收、分級、包裝、運輸等一系列操作工序,如果稍有疏忽,蘋果就難免遭到刺傷、壓傷、碰傷、摔傷等損傷。受過傷害的果實,不但商品質量降低,而且果實會很快腐爛變壞,貯藏期縮短。因此,在果實的采收、分級、包裝等環節中,均應做到輕拿輕放,盡量減少或避免機械損傷。
8.適時檢查果實品質
因溝藏、窯藏、冷庫貯藏管理較粗放,因此要隨時檢查果實品質,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9.蘋果出窖后管理
當蘋果全部出窖后,要將窖內打掃干凈,密封哨眼、排氣窗,用50-100倍福爾馬林液噴霧消毒,然后密封窖門。或用硫磺熏蒸消毒,方法是:在窖內每隔一定距離放上一些干草或鋸末,再放上硫磺粉點燃,并封閉窖門。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