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我國的大櫻桃于1880年前后引進,主要是由傳教土、僑民、船員引入,先后引進了甜櫻桃那翁、大紫、黃玉(水晶)、秋鴻心、雞心、小紫、平頂紅、沂黃、早紫、養老等20余個品種和酸櫻桃毛把酸、玻璃燈等。
(1)那翁:最早于1880年前后由朝鮮仁川引入。果實較大,一股單果重6.5一7.2克,最大果可達8克,心臟形或長心臟形,果頂尖圓或近圓,果形整齊,縫合線不明顯;一果柄長,不易與果實分離。果實乳黃色,陽面帶紅暈,具大小不一的深紅色斑點,有光澤,外形美觀,果皮厚,不易分離,果肉淺黃色,致密、脆硬,味甜微酸,風味佳,品質上,含可溶性固形物13%,最高可達20%。在泰安5月下旬成熟,在煙臺6月中旬成熟,耐貯運,是生食和加工兼用的優良品種。
該品種樹勢強健,幼樹枝條粗壯,生長旺,輪直立,盛果期半開張,大量結果后,成枝力減較,以短果枝和花束狀果枝結果為主。自花結實不良,需配植授粉樹,如大紫,黃玉等。果實采收期遇雨易裂果。該品種樹體較大紫緊湊,適應性強,耐瘠薄,適于密植。
(2)大紫:原產前蘇聯。最早于1880年前后由船員引入山東煙臺,為我國的主栽品種之一,也是重要的授粉品種。果實較大,平均重5.1克,最大可達7.4克,心臟形至寬心形,腹背扁,縫合線較明顯,果實背面呈梭脊狀突起,腹面微凹,腹背明顯;果柄中長,較細,成熟后易與果實脫離;果實初為淺紅色,后變為紫紅色,完熟后深紫紅色。著色均勻,有光澤,外形美觀,果點小,果皮薄,易剝離;果肉淺紅色全紅色,肉質軟,果汁較多,幾乎無纖維,味甜,幾無酸味,品質中上,不甚耐貯運,成熟期不太一致。在泰山前麓5月中旬成熟,樹勢強健,生長較旺,樹冠開張,樹姿披散枝條萌芽力和成技力均強,節間長,枝條細。白花不實,習慣與那翁互為授粉。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