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近年來我國毛皮動物的養殖量在逐年遞增,在廣大農村和城鄉結合部出現了很多養殖狐貍的專業戶,當前正值狐貍的配種時期,而許多養殖戶對狐貍繁殖期的飼養管理存在很多不妥當之處,造成很多不必要的經濟損失。為此就狐貍的配種前期的飼養管理介紹一下。
準備配種期體況調整
一、經產母狐和種公狐
經產母狐在仔狐分窩后、種公狐在配種期結束后使用恢復期配合飼料,使其在1個月內(日糧加50~100克動物性飼料)逐漸地恢復到正常體況。體況恢復之后每天按照固定的投喂量:配合飼料投喂量:母狐100~180克;改良或原種公狐175~250克,使正常體況保持下去。經產母狐每年十月開始用繁殖期配合飼料。喂的過肥或過瘦的種狐,體況調整要在12月至1月上旬完成。
二、后備母狐和后備種公狐
1、后備母狐:使用配合飼料提高了日糧的營養水平,同時提高了狐貍的生長發育速度及生長后期體脂沉積速度。如果后備狐體況過肥將難以調整,特別是改良和原種母狐生長期長,很多養殖戶熱衷于養大狐貍,造成母狐體形過大、發情晚、母性差、產仔成活低等問題。
留種的后備母狐在生長發育后期冬毛期(秋分以后)應適當控制配合飼料投喂量(每日冬毛期配合飼料200克左右);改良或原種仔母狐作為后備種用,最好在分窩2~3個月內與商品狐分群飼養、專門培育,適當減少飼料投量(每日投喂生長期配合飼料250克左右、比商品狐每日少投喂配合飼料50~100克),以防止改良和原種母狐體形過大、過肥。
2、后備種公狐:用于本交的地產后備公狐和用于人工授精的原種后備公狐,原則上要求生長發育期不限飼。地產公狐秋分后、原種公狐11月底之前,可采用商品狐的飼養標準。地產公狐11月份以后適當地控制投料量(每日配合飼料投料量150~200克)進行體況調整;改良或原種公狐12月份每日配合飼料控制在200~250克左右。
飼料調整
一、蛋白質、能量、氨基酸平衡
飼料營養水平低,特別是蛋白質含量嚴重不足導致母狐體質虛弱,營養不良,抗病力降低,繁殖機能紊亂。特別是上一年度經產的母狐由于斷奶后體質消耗過大,身體得不到及時補充和恢復,導致繁殖期乏情,即使發情也往后推遲,且空懷率高、流產率高。應適當增加動物性飼料的比例。
二、微量元素、維生素、食鹽用量科學合理
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狐貍必需的營養物質,對狐貍的繁殖性能極為重要的影響,特別是VE(每只狐每日應喂50毫克)、VA、VD等。它們不僅是孕狐體內新陳代謝活動的保證,而且影響胎兒的發育。在飼料中如果缺乏,就會引起子宮、胎盤的角質化,影響胎兒對營養的吸收,造成母狐的流產、早產和胚胎早期吸收。食鹽用量應占干物質的0.3%~0.8%。
三、原料安全衛生無污染
注意各種原料的質量、新鮮程度。各種原料應不被污染、霉變。有異味有脂肪變性的原料堅決不用。
做好疫苗接種,做好配種
前產科疾病的檢查與治療
一、藍狐陰道加德納氏菌病。該病是由陰道加德納氏菌病感染引起的一種新細菌性傳染病。該病主要導致母狐的陰道炎、子宮頸炎和子宮內膜炎等,其主要特征是造成母狐空懷與流產。藥物實驗證明,氨芐青霉素、紅霉素和氯霉素是治療該病的首選藥物,一般七天一個療程即可治愈。
二、化膿性子宮內膜炎。化膿性子宮內膜炎是由綠膿桿菌感染引發的母狐生殖系統疾病。發病率高,感染后引起母狐空懷、流產、早產、胚胎早期吸收等。該菌對氨芐青霉素、環丙沙星高度敏感,而青霉素、紅霉素無抑菌作用。目前,我國已經研制出綠膿桿菌四價滅活苗,母狐患該病發現不及時,延誤了治療時間使母狐病情加重,造成空懷、流產、失配。
三、按時接種疫苗,避免母狐在妊娠期感染上犬瘟熱、病毒性腸炎、狐貍腦炎造成母狐大批流產甚至死亡。
四、妊娠期,母狐患病用藥不當會造成母狐流產和死胎、畸形胎等。患病孕狐用藥時,必須注意藥物對胎兒的影響,一定要注意藥物的性質,常用的藥物容易造成影響的有:地塞米松、可的松、阿司匹林、鏈霉素、磺胺類。比較安全的藥物有:青霉素、氨芐青霉素、紅霉素等。
注意光照對種獸的影響
光照紊亂,能擾亂母狐的正常生理活動。光周期對狐的影響最大,光照時間的長短可引起母狐發情妊娠的一系列反應。急劇的增加光照會引起母狐新陳代謝的增強,母狐妊娠期準備不足,從而造成母狐空懷、失配、流產、早產。因此,在養殖狐場,晚間要嚴禁長時間開燈,人為增加光照,會造成不良的后果。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