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精選種狐關
12月份以后,各地養狐場將陸續進行狐的打皮工作,把不合乎留種要求的狐貍屠宰取皮,精選后留下的狐貍作為種狐用于第二年的配種。因此,能否在取皮前種狐的精選階段(11月份至12月中旬)正確選留種狐,將直接影響到第二年的生產效益。
年齡組成種狐的年齡與繁殖能力密切相關,通常2歲~4歲的母狐受胎率、產仔數均較高,并且較穩定;5歲以上的母狐繁殖力下降。2歲~3歲的種公狐配種能力強,4歲以上的公狐配種能力呈下降趨勢。因此,狐群中2歲~4歲的種狐應占70%~80%,當年育成狐占20%~30%。
體型應選體型大的作為種狐。銀黑狐:公狐體重6000克以上,母狐體重5500克以上,公狐體長在65厘米以上,母狐體長在60厘米以上。北極狐:公狐體重5000克以上,母狐體重4500克以上,公狐體長63厘米以上,母狐體長61厘米以上。
被毛毛色銀黑狐體軀和尾部的毛色應呈烏黑色,銀毛占70%以上,銀環呈“霧”狀,寬度不超過10厘米~15厘米,背部有“黑帶”,絨毛稠密呈深灰色,背部被毛密集而富有彈性,針毛覆蓋絨毛,尾呈圓柱形,尾端有8厘米以上純白色毛。
藍色北極狐要求全身呈淺藍色,即淺化程度大,被毛無褐色或白色斑紋;白色北極狐要求被毛潔白,不帶任何雜色,底絨呈灰色,除在背部、頭部有褐色紋外,其他部位均呈白色;皮面要求針毛平齊,豐滿,皮面有光澤,無彎曲,取皮時長度在40厘米左右,針毛占總數量的2.9%以上,絨毛色正,長度在2.5厘米左右,密度適中,毛皮外觀呈靈活感。
繁殖標準成年公狐應具有較強的配種能力,性情溫馴,擇偶性不強,當年交配4頭~5頭母狐,交配次數在10次以上,精液品質優良,所配的母狐產仔率高,胎平均產仔數多。成年母狐應選擇發情早、性情溫馴、銀黑狐胎平均產仔數4只以上、藍狐8只以上、母性和生活力強、無吃仔惡癖、泌乳力強的個體。對環境不良刺激(聲音、氣候、顏色、氣味等)過于敏感的不宜留作種用。
經過精選階段留下的種狐數應比計劃多留5%~10%。
飼養管理關
準備配種期的飼養管理從9月初至12月初,是公母狐睪丸卵巢發育階段,飼養營養水平要有所提高。銀黑狐從11月中旬開始,北極狐從12月中旬開始,已進入準備配種的關鍵階段。飼養營養水平要求每420千焦代謝能可消化蛋白質不低于10克,每日每頭需給維生素E10~15毫克。種狐應達到標準情況,即種公狐達到中上等體況,母狐達到中等體況。光照是繁殖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尤其在秋冬季節,要把所有狐放在陽側,保證光照充足。果蔬類飼料對狐的繁殖也很重要,主要是補充狐對維生素A、E、C的不足。另外,蔬菜也可起到疏松飼料和提高適口性的作用。
配種期的飼養管理配種期的飼養水平,每420千焦代謝能可消化蛋白質不能低于10克,每日每頭用維生素E15毫克,公狐可添加半個~1個雞蛋。配種期間盡量用本群公狐配本群母狐,不要串群亂配。一是不利于防疫,二是不利于翌年血緣轉換。
發情鑒定關
銀黑狐的發情期一般在1月~3月中旬,北極狐在2月~4月下旬。
發情鑒定一般用外陰觀察法。母狐發情后,外陰的變化可分為發情前期、發情期和發情后期3個階段。為了便于觀察母狐發情變化,通常將發情前期分為發情前一期和發情前二期。
發情前一期發情母狐陰門開始腫脹,陰毛分開,使陰門露外,陰道流出具有特殊氣味的分泌物,表現不安、活躍,此期一般能持續2天~3天,但也有的母狐持續1周左右或更長時間。
發情前二期母狐陰門高度腫脹,腫脹面平而光亮,觸摸時硬而無彈性。陰道分泌顏色淺淡。當放對時,相互追逐,嬉戲玩耍。公狐欲交配爬跨時,母狐不抬尾,并回頭咬公狐,拒絕交配。此期可持續1天~2天。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