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選種的時間
狐的選種一般要進行3次,即初選、復選和精選。
1、初選在斷乳時,主要是按祖先的資料(系譜)進行選種。將雙親生產性能優良、體型大、發育正常的幼狐留作種用。銀黑狐、赤狐的出生日期集中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北極狐的出生日期應集中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不同的地區可根據狐的產仔日期靈活掌握。初選留種數應比計劃留種數多出40%左右。
成年公狐的選種在配種結束后進行;成年母狐選種應在仔狐斷乳分窩后進行。對于配種能力差、精液品質不良的公狐應淘汰。留種母狐的產仔數應高于全群平均數(銀黑狐6只以上,北極狐8只以上),母性好,乳量足,哺乳的幼狐發育正常。對發情期過早或過遲的母狐,不宜不能選留。
2、復選在8月份進行,成年狐體質差的應淘汰。育成狐要選擇發育正常、體質健壯的個體留種復選時種狐的數量比年末留種計劃應多留25%一30%。
3、精選要根據本身成績、祖先生產性能記錄和后裔質量嚴格選留,對不合格的個體予以淘汰。
二、選種方法
優良的毛絨品質、大的體型、高的繁殖力、低的飼料消耗和強的抗病力,是狐飼養者所追求的目標,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就是選優去劣(選種)選種的作用是,使選留類型個體增加繁殖后代的機會,淘汰類型個體的繁殖機會減少或者是被完全剝奪。因而,選留個體所具有的優良性狀比例就會越來越大,淘汰類型不良性狀在種群中的比例就會逐步降低。通過選種,可人為地改變種群中帶有不同性狀個體的繁殖機會,從而也就打破了種狐群中個體間各種主要經濟性狀如體重、產仔數、毛絨品質等的平衡狀態,狐群的質量朝著我們所期望的方向發展,達到定向改變狐群質量的目的。
生產中常采用的選種方法有:根據種狐自身成績進行選種,根據譜系記錄選種,根據同胞測定數據選種,根據后裔測定數據選種。生產中要根據狐群狀況、飼養環境以及對產品的要求等,決定主要采用哪種方法。實踐中,有時使用一種方法,有時兩種或幾種方法同時采用。1、根據種孤自身成績選種該法是生產中應用最廣泛、操作最簡單的一種較實用的選種方法,適合于生產記錄及其他資料缺乏或不完整,以及選種經驗不豐富、種群規模較小時采用。根據個體本身成績的優劣決定該個體的取舍,個體選種只是考慮個體本身選擇性狀表型值的高低,而不考慮該個體與其他個體的親緣關系。具體操作方法是,把生產性能好的個體直接從大群中選出來留作種用,或者把質量較差的個體從種群中淘汰掉。這種方法對體重、體長、絨毛密度、毛色等能活體測定的性狀有較好的選擇效果。個體表型性狀選種又分為單個性狀選種和多性狀選種。
單一性狀的選擇單個性狀選擇較為簡單,一般優良的育成品種中大部分性狀已達到要求或達到一定標準,而個別性狀在短期需要進行突出的改善,或個別性狀選擇潛力仍較大時采用。例如,銀黑狐毛的色澤選擇,應保持既不是很淡又不能太黑的中度色澤時較為適宜,那么當毛色達到這個標準時,就應該調整選擇方向、同樣,當市場上流行針毛較短的狐皮服裝后,就應該把選擇的重點放在針毛短齊上來,停止其他性狀的選擇,以便加快單一性狀的遺傳進展。單一性狀選擇具有方法簡單、遺傳進展快等優點,并能在較短的時間里收到明顯的選擇效果。
多種性狀綜合選種育種實踐或生產過程中,一般都希望幾個好的性狀同時得到提高,這就需要采用多種性狀綜合選種方法。多種性狀綜合選種常用的主要有以下二種方法。
順序選擇法:在一段時間內只選擇一個性狀,當這個性狀達到要求后,再選另一個性狀,然后再進行第三個性狀的選擇。這種逐一選擇也可以看成一定階段內的單性狀選擇,這種選擇方法對某一性狀來說,遺傳進展較快,但就幾個性狀來看,所需時間較長,幾個性狀間如存在著負相關關系,就會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所以,在采用此種方法時,要全面了解各性狀間的相關關系,并利用這種相關關系來提高選擇效果。
獨立淘汰法:同時對幾個性狀進行選擇。對所選的幾個性狀都分別規定標準,凡不符合標準的都要淘汰。由于同時具備幾個優良性狀的個體不多,這就增加了選擇的難度,有時也不得不降低某個性狀的選擇標準,而將其他性狀優良的個體淘汰掉。
綜合選擇法:即同時選擇幾個性狀。將幾個性狀的表型值根據其遺傳力、經濟重要性以及性狀間的表型相關和遺傳相關進行綜合,制定出一個綜合指數,以該指數作為淘汰標準。此種方法消除了上述幾種選擇方法的不足,提高了總體選擇效果。但是,制定綜合指數有一定技術難度,要求在專業技術人員指導下進行。
2、根據系譜記錄選種系譜記錄是某只狐父母代或祖代的生產性能記載。狐的很多性狀都能遺傳給后代,進行個體早期選種時,由于個體本身的成績還沒有出現,只能借助系譜上的親本成績記錄,確定該個體是否選留。此種選擇方法是幼狐引種時采用的主要選種方法。
系譜測定是通過查閱和分析各代祖先的生產性能、發育狀況等,來估計該種狐的近似種用價值。首先應注意的是父母代,然后是祖父母代。生產實踐中又常把個體自身的一些記錄結合祖先的成績,確定是否留作種用。
3、根據同胞的測定數據選種同胞測定是根據同胞的成績,估測所選留的種獸的利用價值。狐是多胎動物,生產中常采用被屠宰同胞毛皮質量的結果,判斷該種狐的種用價值。進行毛皮等級檢測時,一般根據毛絨質量(質地、光澤、色澤等)和尺碼等指標綜合劃分。
狐毛皮質量等級如下:(l)尺碼(從鼻尖到尾根的長度)
000級115厘米以上
00級106一115厘米
0級97一106厘米
l級88一97厘米
2級79一88厘米
3級70一79厘米
(2)毛色分類
淡淡色
淡色
中等色
黑色
(3)毛被質地
特級:美觀,質量、質地優良。
A級:質量非常好,質地中等。
B級:質量好,質地粗糙。
C級:質量一般,質地粗糙。
D級:質量差。
(4)毛色的等級
l級:質量優良,顏色清晰。
2級:顏色有輕微的缺陷。
3級:有明顯的顏色缺陷。
4級:色澤很差
全同胞由于是同年、同父母所生,飼養環境接近,能準確可靠地估測種狐的種用價值,推斷種狐的毛皮質量。因此,同胞測定在選種中占有較重要的位置。
4、根據后裔測定數據選種
后裔測定是根據其后代的成績,來對這只狐本身作出種用價值的評定。這是判斷該狐是否留種的最好方法,因為選留種獸的目的,就是要讓它生產優良的后代,后代優良,證明選種準確。對于遺傳力低的性狀,用后裔測定可以加快遺傳進展。后裔測定的不足之處是需要時間長,費用大,適合基礎較好的養殖場采用。
不論采用哪種方法進行選種,淘汰劣質個體時一定要堅決。有些養殖場把一些不能生產優質皮張的狐(如患有食毛癥、自咬癥的病狐和出生日期過晚而體型小的幼狐)留作種用,這樣只能使狐群的質量越來越差。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