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牛蛙愛德華氏菌病是由遲緩愛德華氏菌感染牛蛙引起的疾病。
(一)病原
樊海平等(1995)報道,病原為遲緩愛德華氏菌,詳見第五章中的愛德華氏菌病的防治。
肖克宇等(1997)報道,病原為遲緩愛德華氏菌野生型。革蘭氏陰性短桿菌,周生鞭毛,兼性厭氧;接觸酶、甲基紅試驗和硝酸鹽還原均為陽性;在三糖鐵瓊脂上產生硫化氫;氧化酶、丙二酸鹽利用、乙酰甲基甲醇試驗、明膠液化、尿素酶、苯丙氨脫氨酶陰性;分解葡萄糖、甘露糖、麥芽糖、產酸產氣,不利用甘露醇、蔗糖和阿拉伯糖。致病因素主要是內毒素。經腹腔注射、后肢皮膚上人為創傷后浸浴感染、未損傷皮膚的牛蛙浸浴感染及口服感染,均患病,且死亡。
(二)流行情況
全國各地一年四季都有發生;流行季節不明顯,全年都發病;自幼蛙至成蛙均受害;發病較緩慢,一般出現外部癥狀15-20天后才發生死亡,但累計死亡率很高,可達80%-100%。皮膚及消化道是該病的主要感染途徑。
遲緩愛德華氏菌是人和動物的重要病原,在水產動物方面現已知道可引起魚、鱉、牛蛙等患病,危害很大。
(三)癥狀
病蛙體色發黑、消瘦、四肢無力,腹部膨大、脹氣;下眼瞼不能上翻覆蓋眼球,且下眼瞼由透明轉變為乳白色;有的皮膚充血或點狀出血。剖開腹部,可見肝臟、腎臟腫大、充血、出血、壞死;肝臟呈黃色,胃壁、腸壁發炎。
(四)診斷
(1)根據癥狀及流行情況進行初步診斷。
(2)確診需分離、培養、鑒定病原菌。
(3)采用間接熒光抗體技術、酶聯免疫吸附法、協同凝集法等進行快速檢測。
(五)預防措施
(1)養蛙場地、水體、工具及食臺進行打掃、消毒。
(2)嚴格執行檢疫制度,加強飼養管理,投喂優質飼料(不能投喂病死魚、病死蛙等),潑灑“多福可樂”復合光合細菌制劑、玉壘菌等,保持環境優良、穩定,提高蛙體抵抗力。
(六)治療方法
(1)外潑消毒藥,潑2-3次。
(2)同時內服藥飼,每千克蛙每天用強力霉素6毫克拌飼投喂,連喂5-7天。
(3)治愈后2天,潑1次生石灰,將水調成弱堿性;再隔2天,潑多福可樂、玉壘菌,并繼續做好預防工作。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