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牛蛙生活于湖泊、溝港、池塘等水域環境及附近的陸地,平時喜棲息于溝、塘邊。若水面長有浮水植物,則伏于水草,僅以頭部露出水面,一遇驚擾便潛入水中。牛蛙有群居的特性,往往是幾只或幾十只共棲一處,待適應環境后,便不隨便搬遷。到了5月上旬,牛蛙叫聲尤甚,一蛙先鳴,其他蛙跟隨齊鳴,夜間比白天叫得更厲害,其后便抱對產卵。產卵期至7月中旬止,歷經70天左右。卵呈片狀,借水草固著浮于水面。受精卵孵化為蝌蚪,生活于水中,以后變態為蛙。過水陸兩棲生活。冬季水溫下降到10℃左右時,牛蛙開始躲藏于洞穴或淤泥中,停止活動與攝食。但當氣溫回升到10℃以上時,又出來活動覓食,即使冬天也是如此,故牛蛙在洞庭湖地帶無明顯休眠期。
牛蛙蝌蚪主要以浮游生物和有機碎屑為食。由腸含物分析有4種成分:浮游植物、浮游動物、無定形有機顆粒及腐敗的有機物質和泥沙。4種成分中主要是浮游植物,另外3種成分是較次要的。而且蝌蚪的食性與其生活習性和消化道的長度有著明顯的一致性。牛蛙蝌蚪屬靜水水域類型,游泳能力不強,所以只好吞噬隨波逐流的浮游藻類。蝌蚪也喜歡聚集在爛草堆里,用角質唇齒刮取腐敗的有機物質及底棲硅藻。蝌蚪腸道細長曲折,以最簡單方式盤旋于腹腔之中。孵化后剛開始攝食的蝌蚪,其消化道長度約為全長的1.48倍,為體長的4倍。隨著蝌蚪的成長,消化道以更快的速度增長,與全長、體長的比例也跟著增加。蝌蚪體長增長到60.1~66.0毫米時,消化道長度平均為全長的7.53倍,為體長的19.15倍。變態前夕,消化道最長達全長的10.76倍,達體長的26.32倍。蝌蚪消化道長度和全長之間比例的變化,是因為植物性飼料一般較動物飼料難消化,要較長時間和較多的接觸面積才能達到消化植物纖維的目的。
蝌蚪變態為幼蛙后,食性發生根本轉變,以活的動物性飼料為食。消化道的長度則很快縮短,這時僅占體長的2/3左右。而且強大的尾部被吸收(萎縮),因而體重顯著減輕。幼蛙和成蛙靠攝食小魚、小蝦、螺、蚯蚓、蚱蜢、螻蛄、蠅蛆等生活。牛蛙捕食時,大多選擇在安全、僻靜和餌料豐富的淺水處,或離水不遠的陸地,蹲伏不動,耐心等待。如無外來干擾,不常變換位置;發現活動物時則以猛撲的方式跳躍捕捉。當被捕獲物離蛙較遠時,則輕輕的爬向目標,伺機捕捉。由于其動作敏捷,一般很少落空。在陸上捕獲食物后,往往立即跳入水中,用前肢幫著吞下食物,然后回轉至岸邊。有時連同捕獲物上的附著物,如草葉、浮萍等也一同攝入。在餌料缺乏的情況下,牛蛙有大牛蛙吃小牛蛙或殘食其他小型動物的現象。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