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狗不理”包子在天津負有盛名,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相傳該包子因創制人天津德聚號包子鋪店主高貴友的乳名“狗不理”而得名。“狗不理”包子用絞好的豬肉,加姜、醬油、湯、香油、味精、排骨湯等拌餡,包上外皮后蒸制而成。做出的包子要求不走形、不掉底、不漏油,個個呈菊花形狀。其特點是選料精良、皮薄餡大、口味醇香、鮮嫩適口、肥而不膩。1956年春天,定名為天津包子。在長期流傳過程中,其制作技術不斷改進,已成津門一絕,聲譽遠揚海外。
原料配方:面粉750克、凈豬肉500克、生姜5克、醬油125克、水422毫升、蔥62.5克、香油60克。
制作方法
1.豬肉肥瘦按3∶7匹配。將肉的軟骨及骨渣剔凈,用大眼篦子攪碎或剁碎,使肉成大小不等的肉丁。在攪肉過程中加適量生姜水,然后上醬油。上醬油的目的是找口(調節咸淡),醬油用量要靈活掌握。上醬油時要分次少許添進,以使醬油完全滲到肉里。上完醬油稍停一會兒,如在冰箱內放一會兒更好。如用拌餡機攪餡,上完醬油緊接著上水即可。上水也要分次少許添進,否則餡易出湯。最后放入味精、香油和蔥末攪拌均勻。
2.和面時面與水的比例是2∶1,用老肥和堿的比例成正比。一般說面粉25千克,冬季用老肥20千克左右,堿面190克;春秋兩季用老肥1千克左右,堿面135克;夏季用老肥7.5千克左右,堿面130克,和面后要揉均勻,避免出現花堿現象。放劑子時要揉出光面,750克水面出劑子40個,每個劑子重18.75克。
3.把劑子用面滾勻、滾圓,雙手按搟面棍平推平拉,推到頭、拉到尾,用力均勻,搟成薄厚均勻、大小適當、直徑為8.5厘米的圓皮。
4.左手托皮,右手撥入餡15克,掐褶15個~16個。掐包時拇指往前走,拇指與食指同時將褶捻開,收口時要按好,不開口,不擁頂,包子口上沒有疙瘩。
5.包子上屜蒸。用鍋爐蒸一般需4分鐘~5分鐘;用煙煤蒸灶需5分鐘;用家庭煤球火,上屜時火旺、水開、汽足需6分鐘;如蒸過火,飽子癟,流油,不好看,不好吃;欠火則發黏,不能吃。
此面點采用水打餡,半發面。面嫩,味香。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