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引種關
引種前需對兔舍及其周圍環境和用具進行嚴格消毒處理。
要到規模大、信譽好的種兔場引種,并對種兔場所在地區的疫情有所了解,以免引入帶菌兔。具體選種時對種兔個體的選擇以精神狀態好、皮毛光潔、體質健壯、反應靈敏、不肥不瘦為佳。另外,要注意種兔的外生殖器。作為種兔用的公獺兔不能有隱睪或單睪,母種兔外生殖器官不畸型。
種兔要盡量避免長途運輸。運輸途中要保持良好的通風狀態,冬季還要注意保暖。
種兔引入目的地后要將全部墊草、糞便等進行深埋或焚燒,防止引發傳染性疾病。另外,也不能急于飼喂大量的青綠飼料,以免發生腹脹、腹瀉。可從原種兔場帶回部分飼料喂養5~7天,再用本場飼料逐漸替換。
2仔兔護理關
仔兔是指從出生到斷奶的小兔。仔兔出生后體無被毛,體溫調節機能差,怕冷;因此,要保持兔窩內溫度在28~30℃,同時注意防止仔兔被母兔帶出窩外或仔兔受到外來傷害(主要是防止鼠害及其它動物傷害,在非哺乳時間要放在密網的鐵絲籠內)。12日齡后,仔兔就開始出窩尋找食物,這時可喂一些易消化的食物,例如嫩菜葉、青草、豆漿等,但不宜飼喂高水分飼料,以防發生腹脹、腹瀉。仔兔開食后要盡量與母兔分籠飼養,每天哺乳1次即可,這樣可使仔兔充分休息,也減少了母兔傳染疾病的機會。
3疾病預防關
獺兔易患多種傳染性疾病。例如兔瘟、兔病毒性出血癥、魏氏梭菌病等,發生時早期癥狀往往不明顯,一旦發病,則病情迅速加重,并引發群體感染。因此,對付獺兔的疾病重在預防。平時喂養時要多留意獺兔的排泄物、飲水、采食等有無異常情況,及早發現、及早防治。但一般而言,獺兔的疾病發生多是由于兔舍衛生條件長期差而導致。因此,加強兔舍及周圍環境的日常消毒,及時清除兔糞,使兔舍通風,避免高溫、高濕和高密度飼養是完全必要的。為了預防惡性傳染病的發生,要按免疫程序接種疫苗。
4環境關
獺兔對環境十分敏感,應為獺兔創造一個較舒適的飼養環境。首先,建兔場時要盡量建在干燥、通風良好、空氣質量好的開闊地帶。其次,對兔舍及周圍環境要定時消毒,保持兔舍內、外清潔。夏季要采取防暑措施,冬季兔舍內溫度應維持在10℃以上,以提供有利于獺兔生長發育的溫度。溫度過高會影響公兔的精液質量和母兔的受胎率,過低會使仔兔凍死,影響仔兔成活率。濕度過大會使微生物大量繁殖而增加感病機會。另外,有害氣體可引起獺兔的呼吸道疾病,因而要加強通風。獺兔膽小怕嚇,要盡量保持兔舍及周圍環境安靜。
5飼料營養關
獺兔喂養要本著青飼料、粗飼料、精飼料相互搭配,以青飼料為主,精飼料為輔,補充適量粗飼料的原則。青飼料主要是各種適口性較好的青草、瓜果、菜葉等。精飼料為各種谷物。粗飼料多是秸稈、糠殼等,可增強胃腸的蠕動,促進消化。另外,在獺兔生長發育的不同時期要及時調整營養供給。種兔配種前和配種期要多喂蛋白質和維生素含量高的飼料。4~6月齡的青年兔則要防止營養過剩,生長、增重過快會使皮質變差。同時要保證含硫氨基酸的充分供給。
6屠宰取皮關
獺兔是以皮用為主的兔種。獺兔皮質量的好壞除與飼養管理水平、兔種等直接相關外,還與取皮時間、方法及皮的初步加工、保存有關。如果后者處理不當,使優質的上等皮最終成為次等皮,是十分可惜的。一般而言,獺兔的最佳屠宰取皮時期是4~5月齡,而且以冬季取皮為最佳,此期絨毛多、不掉毛、光澤好;因為強光影響獺兔的毛色,也不利于絨毛生長。屠宰前15~20天可加喂微量元素和含硫氨基酸多的飼料,以提高皮毛質量。取皮時以筒式取皮為宜(即剝下的皮呈圓筒狀),然后沿腹中縫剪開,晾干。晾皮時要把無毛的一面先貼在木板等干凈、平坦的表面,攤平整,注意不要過分牽拉,盡量保持皮的自然伸張度。待皮張水分蒸發到可保持皮張的自然形狀時將皮翻面,直至晾干。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