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該病又稱兔副傷寒病,本病主要由鼠傷寒沙門氏桿菌和腸炎沙門氏桿菌引起的一種消化道的傳染病。其特征為敗血癥和急性死亡,并伴有下痢和流產。幼兔和懷孕母兔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1)病原鼠傷寒沙門氏桿菌和腸炎沙門氏桿菌均為革蘭氏陰性,具有鞭毛,不形成芽孢,需氧,不發酵乳糖。卵圓形的小桿菌,也可引起人的食物中毒。
(2)流行病學這兩種桿菌的宿主范圍廣泛,包括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和鳥類。病兔、帶菌兔的排泄物污染了的飼料、墊草、用具、兔籠以及飼養員的直接接觸都能引起感染。蒼蠅也是本病的傳播者。本病的自然感染途徑主要以消化道為主,但仔兔也可在子宮內被感染。
(3)癥狀一般有腹瀉、體溫升高、厭食、精神沉郁等癥狀。母兔從子宮及陰道內流出膿樣性排泄物,陰道粘膜發生水腫、充血。孕兔常發生流產并引起死亡,即使是流產后康復,也不易受孕。突然死亡的呈敗血癥病理變化,即大多數內臟器官充血和有出血斑塊,胸、腹腔內有多量漿液或纖維素性透出物。腸聚合淋巴濾泡有灶性壞死區,壞死區粘膜脫落后形成潰瘍,表面有淡黃色凝乳狀附著物。蚓突粘膜有彌漫性淡灰色栗粒狀的小結節。腸淋巴結水腫,脾臟充血、腫大,肝臟有散在性或彌漫性針頭大的壞死病灶,母兔子宮腫大,子宮壁增厚,伴有化膿性子宮炎,子宮粘膜覆蓋著一層淡黃色纖維素性的污穢物,并有潰瘍。未流產的胎兒發育不全或木乃伊化。
(4)防治防止接觸傳染源。發現本病,應立即檢出病兔隔離治療或淘汰,對籠具進行消毒。用凝集反應普查帶菌兔,對陽性進行治療或淘汰;對陰性兔,用本場分離的沙門氏桿菌滅活苗進行預防注射,以控制本病的流行。治療前先進行藥物敏感試驗,選用有效藥物。一般常用氯霉素肌肉注射,每次1毫升,每日2次;內服氯霉素粉、金霉素或土霉素,每千克體重20-50毫克,每日2次;內服磺胺雙甲嘧啶,每千克體重0.2-0.5克,每日1次;內服大蒜汁,每日3次,每次1湯匙,連服7天。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