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在人工養蝎的過程中,如何提高其成活率、產仔率、縮短成蝎的育成周期,是養蝎成敗和經濟效益的關鍵。 1做好引種工作 蝎引種在每年5~6月及8~9月。此時溫度、濕度適宜,便于運輸和飼養管理。如果在5~6月引進孕蝎,當年6~7月產仔,效益好。初養者應到養蝎多年、信譽好的固定蝎場引種。引種時應了解蝎的種類、生活習性,采購體型小、膚色鮮亮、活動靈活、捕食活躍的初產蝎。同時,按雌3雄1的比例購進體格健壯、性欲旺盛的青年雄蝎。 2調節好溫、濕度 蝎生長發育、交配產仔最適溫度為25~39℃。當溫度降至8~10℃時蝎入蟄,10~20℃時起蟄,當溫度超過39℃時,蝎處于半昏迷狀態,出現脫水死亡現象。蝎對濕度的要求嚴格,喜潮怕濕,空氣相對濕度為60%~80%,活動場所為50%~60%,窩穴的濕度應為15%~20%。因此,將蝎房的溫度、濕度調節好,日變化溫差不得超過6℃。 3飼喂方法 蝎是肉食性動物,以昆蟲為主,除多毛刺、有硬殼、腐爛變質的昆蟲外,都可作為蝎的食料,也食新鮮的牛肉、豬肉、魚肉。蝎食量小,在25~33℃時,2~3天可進食1次,溫度低時延長飼喂間隔天數。夏季在20時喂食,冬季及春、秋季在18~19時喂食,食料放在蝎經常出來活動的拐角處,飼喂的食料用小食盤盛放。投食量為蝎總數的1/3為宜,勤喂少喂,于第2天早晨清理蝎池的殘余食料。蝎有較強的耐渴力,可月余不飲水而不致于死亡。蝎的供水是在蝎的活動場所內放置一些淺水盤,水盤里應放置石塊、海綿、樹枝,避免蝎飲水時弄濕足部。 4產前產后的管理 蝎為卵胎生,孕蝎活動頻繁,食量大增,應讓其吃足吃飽,適當給予光照。當孕蝎前腹部異常隆大,脊板、環甲明顯增寬,腹中胎仔隱約可見時,此為臨產蝎,應將其挑出來放入特設的“產房”,要保持蝎房安靜。仔蝎出生后爬到母蝎背上,此時,“產室”濕度應在80%~85%,溫度34~38℃。經過10天左右,幼蝎脫離母體獨立生活。此時,應將仔蝎與母蝎分離,否則,會出現大吃小的同類殘殺現象。另外,母蝎產后體力消耗過大,應與群體蝎分開,強化飼養,15天后再放入交配池。 5幼蝎管理 將不同時期分離出來的幼蝎分別放在土壤濕度為15%的盆中飼喂20天。期間環境要隱蔽,及時投放小黃粉蟲,保證幼蝎吃飽、吃肥。然后,在盆中放適當蝎瓦,多供給小黃粉蟲、無菌蠅、小蜘蛛,多樣化飼喂10天左右。將盆中的幼蝎按每1000只/m2的數量低密度投放到仔蝎池中,窩穴要偏濕(20%左右)。池中幼蟲要投放適中、多樣,強化飼養10天左右。幼蝎蛻皮前3~5天不進食,此期不投食。這樣,2齡蝎可順利蛻皮成3齡蝎。 6病害防治 蝎一般少患病,如果蝎長期食用腐爛變質的食物,或飲用水不清潔,或長期處在溫、濕度變化較大的情況下,蝎易患斑霉病、黑腐病、拖尾病、枯尾病、體腸病、腹脹病,此時應對癥治療。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