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在盛夏及初秋高溫悶熱環境下,桑蠶極易發生中腸型膿病和病毒性軟化病。由于這兩種蠶病,外表癥狀及發病規律相似,在一批蠶中往往同時并發,故蠶農把兩種病統稱為“白口病”。該病是由一種被病毒污染的桑葉被蠶食用,寄生在蠶兒中腸細胞內而引起發病。此病在高溫多濕悶熱環境下極易暴發,特別是常在營繭前不久發生,給蠶農造成嚴重損失,因此要重視該病的防治工作。現將該病的發生癥狀及防治措施介紹如下:
一、發病癥狀發病期間蠶兒群體大小不一,眠起不齊,發育緩慢,蠶體瘦小,食桑減少,行動不活潑,糞便變形并有粘液;5齡期發病表現多為空頭、乳白色、假熟,常爬散到蠶座四周靜伏不動,排出微綠色或帶白色的粘糞,臨死前有時吐出大量胃液。
二、防治措施
(一)消滅殘留病源,杜絕傳染途徑蠶的病源大量的存在于病(死)蠶體內以及患病蠶的排泄物內,只要養過蠶、結過繭的飼育室、上簇室,都可能有病源存在。據測定,病蠶尸體或蠶糞中,在室內保存2--3個月,致病力仍達60%。因此在夏、秋蠶飼養前,務必把蠶室、蠶具消毒好;在飼養期間,要常用漂白粉澄清液、草木灰、禾稈灰和新鮮石灰粉等藥物進行蠶體、蠶座消毒,并要勤換蠶糞,更換吸濕材料,保持蠶座清潔干爽;要健全入室換鞋、消毒洗手喂蠶等防病制度,杜絕傳染途徑。
(二)嚴格分批飼喂,淘汰病弱細蠶細蠶抗病力弱,防止細蠶感染是減少發病的基礎。這就必須精心養好細蠶,精選良桑喂養,合理進行眠起處理,及時“提青”,分批飼養,做到飽食就眠,露身眠,適時餉食。一旦發現瘦小、皮膚皺縮、沒有光澤的遲眠蠶和不眠蠶,要及時淘汰。見到病死蠶要立即放在石灰缸里消毒,以防在蠶座傳染。
(三)加強葉蠶管理,增強蠶兒體質細蠶要建立專用桑園,多施有機肥,增施復合肥,提高桑葉營養。同時,要采好桑,貯好葉,保持桑葉新鮮,不受病毒污染;大蠶實行地面育,良桑飽食,增強蠶兒體質,提高抗逆性。
(四)做好通風換氣,改善飼育環境夏秋高溫多濕悶熱的環境,易引起上述兩病的大量發生,對蠶繭生產威脅極大,因此,要搞好通風降溫,調節好溫濕度,保持蠶室溫度25--28℃,濕度72%--85%為宜,創造一個空氣清新、蔭涼、干爽的飼養環境;若遇高溫悶熱狂風陣雨,氣溫地溫突變,要及時關上門窗,防止狂風熱氣吹入蠶室危害蠶兒,待雨過后10分鐘再開窗換氣,確保室內空氣清新,適應蠶兒生長。
(五)適時添食藥物,防制蠶病暴發應用藥物添食防制蠶病,是一條可行的途徑,在生產實踐中,已收到良好的效果,但藥物添食防病,須結合氣候條件、葉質情況和發病種類不同,而采取不同藥物。如白口病,可用復方氟哌酸膠囊一粒兌清水0.5公斤,噴灑桑葉5公斤,從2齡開始添食,每齡添食1--2次;4--5齡添食2--3次,對預防該病有良好效果。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