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經過10年的努力,西南農業大學培育出國內第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雄蠶品種――“夏Sch”,并利用溫敏致死基因技術,掌控了家蠶性別的“開關”,從而使被譽為養蠶歷史上第二次革命的單養雄蠶,變成生產應用的現實。這是筆者日前從西南農大獲得的信息。
在自然界,雄蠶和雌蠶的比例各占一半。我國有近3000年的養蠶歷史,雄蠶一直受到蠶農的青睞。因為,雄蠶與雌蠶相比,具有生命力強,食桑少,繭絲凈度好,生絲品位高,生絲產量可提高20%等優點。如何將雌蠶剔除,單養雄蠶,培育好的雄蠶品種,一直是蠶農和科技工作者追求的夢想。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通過雜交技術和遺傳技術,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培育出了一批雜交蠶新品種,完成了養蠶歷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其中,西南農大培育出純中國系統、繭絲質量高、經濟性狀好的雜交蠶品種――“夏芳”。
隨后,西南農大在“夏芳”品種的基礎上,率先在國內開展家蠶性別控制研究,于2000年培育出國內第一個能夠控制性別的雄蠶品種――“夏Sch”,通過小試、中試,并應用于生產,獲得成功。日前,該項成果通過了國家科技部的驗收。
目前,涪陵、銅梁等地已建立了雄蠶繭生產基地,累計推廣雄蠶品種“夏Sch”1萬多張,雄蠶率達到95%以上。根據對蠶農的抽樣調查,“夏Sch”平均每張蠶比普通蠶種增加收入150元左右。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