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云南省永勝縣養蠶已有400多年的歷史。養過蠶的人都知道,春蠶好養些,夏秋蠶難養,易感病,晚秋蠶就更難養,主要是因為晚秋季節氣溫下降,桑葉逐漸變硬,葉質變差,如果遇上陰雨天氣,室內低溫多濕,不利于蠶的正常生長發育,加上春、夏、早秋三次連續養蠶,病原積累,易傳染發病。有病原物的存在,環境不良,蠶體易感疾病,是蠶體發病的三大原因,病原物、環境與蠶體之間相互緊密聯系形成一個生態系統,三個要素中,病原物的存在是引發病的主要條件。晚秋蠶如果養得好,蠶繭的繭層厚、絲質好。根據多年養蠶的經驗,要想奪取晚秋蠶高產,主要應抓好嚴格消毒、桑樹管理和精心飼養三個技術環節。
一、嚴格消毒
養蠶前先全面打掃蠶室內外,用水沖洗蠶室、蠶具、墻壁、天花板、門窗、走廊及過道。用1%的漂白粉澄清液進行兩次消毒,兩次消毒須間隔一星期,消毒藥劑還可用"402"或蠶季安。此外如果春、夏、早秋季養蠶期有僵病發生的,消毒后要用硫磺熏煙,關閉門窗悶三天三夜,再打開換氣。對于蠶網、刀剪、切桑板、蠶筷等零星用具進行蒸煮或用1%的漂白粉澄清液浸泡20分鐘以上。消毒一定要全面徹底,不能消春不消夏或只重視養蠶前消毒,輕視養蠶期的消毒。如地面消毒,天花板、墻壁卻不消毒;蠶具只噴正面,不噴反面;見病才消毒,無病不防等,這些都是造成蠶病發生的原因。特別是晚秋蠶的消毒,一定要嚴格徹底。
二、加強桑樹管理
蠶的食料是桑葉,桑葉的質量和數量是決定蠶繭的質量和數量的因素。9月上、中旬要適時給桑樹增施氮肥,因為晚秋蠶的5齡期一般在10月上、中旬,這段時間食葉量大,適時增肥,可增加桑葉質量,延遲桑葉硬化,保證桑葉質量。如果當年雨水收得遲,桑樹生長時期延長,桑葉產量和質量得到提高,有利于蠶農養蠶。如果當年雨水收得早,桑樹因缺水而影響桑葉的產量和質量,那么蠶農就要對桑園進行澆灌。采桑葉時,要根據蠶的大小,選采適齡葉,比如:在小蠶期飼喂過嫩的(不成熟的)桑葉營養不良,碳水化合物含量低,不利于小蠶的生長發育,蠶體虛弱易感疾病;飼喂過老的桑葉,含水量少,灰分多,碳水化合物已轉化,纖維素含量過大,易造成小蠶消化不良,蠶體瘦小,遲眠,發育不齊,抵抗力減弱,易生病。在大蠶期,蠶體內各個器官的功能完善,消化吸收能力增強,因此供給桑葉的量也要增大。采摘桑葉的標準是:1齡蠶采由上而下第2~3葉、2齡蠶采第3~4葉,3齡蠶采第4~5葉,4~5齡蠶順次先向下后向上采摘。要求做到上午、下午采葉,不采露水葉、雨水葉,確保桑葉不發熱、不變質;同時認真做好桑田除蟲工作。
三、精心飼養
1.要調節好室內溫濕度。小蠶怕低溫干燥,晚秋時節,如果遇陰雨天氣,室內溫度不夠,要加溫,保持必要的溫度。濕度方面:如濕度不夠,造成小蠶失水虛弱,易感疾病,在小蠶期,保持室內要有水蒸氣。
大蠶怕高溫多濕,在大蠶期,它的食量大,在體內所產生的熱量同時增大,在體內的水分也同時增多,在體內多余的熱量和水分都要排出體外,如果蠶室內悶熱,空氣不新鮮,就會給蠶體的新陳代謝造成障礙,發生大量的血液型膿病,在蠶室內如有真菌的病原孢子存在,還會發生白僵病,污染蠶室蠶具,影響下次養蠶,特別是5齡期,在溫度不低時盡量不關窗子,以利通風換氣。
一般室內的溫濕度標準是:1~2齡溫度要保持在27~28℃,相對濕度保持在85%~90%,以后每增加1齡,溫度下降1度,濕度降低5%,到5齡時溫度應保持24~25℃,才日對濕度70%。
2.飼養過程中,要稀座飽食,適時除沙,做好眠起處理。喂蠶時要勻蠶整座,使蠶分布均勻。不喂蟲口葉、病葉、泥水葉,給桑要均勻。要按時除沙,特別是五齡期除沙一天一次,使蠶就眠整齊,眠起后要適時餉食,一般實行"早止桑,遲餉食"的措施。
3.做好養蠶期的消毒防病工作。①養蠶人員要注意衛生,蠶室門口放石灰,進出門踩踏石灰,閑雜人員禁止人內。②要保持蠶座衛生,蠶座內勤用干燥材料,勤曬蠶具,防止生霉,勤出沙。壯蠶期止桑斷食后,撒石灰、焦糠,按1份新鮮石灰加3~4份焦糠的比例,每眠撒一次,防止眠中蠶座潮濕和起蠶吃著不鮮桑葉。③采葉籃及用具,在各個休眠期應用1%的漂白粉液進行消毒。④給桑前、除沙后堅持洗手,操作中勿傷蠶體,減少創傷傳染病菌,除沙后用1%的漂白粉液進行地面及空氣消毒。⑤嚴格提青分批,及時淘汰弱小蠶、病蠶、遲眠蠶等。⑥妥善處理蠶沙、病死蠶,建造蠶沙坑,充分發酵蠶沙。將淘汰的遲眠蠶、弱小蠶及各種病蠶投入石灰缸處理后深埋或燒毀,嚴防病原傳播污染。⑦對蟻蠶、起蠶、將眠蠶、將熟蠶要堅持用大、小蠶防病一號藥物進行蠶體、蠶座消毒。整個蠶期要堅持用新鮮石灰粉和防病一號交替消毒防病。
4.適時上簇,做好簇中管理。
上簇和簇中管理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蠶繭質量的高低和蠶農的經濟效益。因此,要注重簇中管理。①簇中保持溫度23~24℃,濕度60%~75%。②室內保持光線均勻偏暗。③15小時后,可清除游山蠶。
5.采繭結束后,蠶室、蠶具遺留下來的病毒新鮮,病原集中,抗藥力弱,應立即消毒。蠶室、蠶具(包括上簇用具)先用1%的漂白粉澄清液進行噴灑消毒,然后再對蠶室、蠶具進行掃洗、曬、刮、刷工作,做到全面徹底消毒。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