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日本大白蠶是我縣冬季農業結構調整中主要推廣的良種,具有莢大粒大、鮮食品質佳、市場暢銷和適宜于冷凍加工等優點,發展前景良好。其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要點介紹如下:一、特征、特性日本大白蠶生長旺盛,莖稈粗壯,莖葉色澤綠色,葉大而厚,花呈白色,偶有紫花混合,鮮豆種皮呈淡青白色。株高85公分,分枝中等,每莢2~3粒,單粒鮮重5.4克,種豆百粒重170克以上,產量較高,一般畝產鮮莢800~1000公斤,全生育期210天左右(鮮莢收獲180天左右),比慈溪大白蠶遲4~5天,耐肥性好,抗寒性稍差。二、栽培要點1、適時早播。蠶豆屬半冬性作物,適時早播,有利于冬發壯苗,早上市,但也不能過早播種,以免造成冬前植株過大受凍害。一般以10月20日至11月播種為宜。2、重視播種質量。(1)翻耕整地播種。蠶豆怕水漬,稻田種植應以翻耕整地窄畦深溝為好,一般以1.4米寬畦(包括溝)種兩行,溝深30厘米。勞畜緊張土質松軟,排水良好的田也可以免耕,畦也可寬些。(2)合理密植,干籽下種。一般每畝種植2500至3000穴,即行株距70×35厘米左右,每畝播種量6~7公斤。種子要干籽落土,絕對禁止浸種催芽或長時間浸水。每穴用好種一粒,并在每塊田補育該地15%左右用種量的苗,便于將來補缺,以保證全苗。(3)施足基肥。據有關資料,日本大白蠶畝總施肥量為:N37.3公斤,P2O58.6公斤,K2O6.0公斤。一般畝施腐熟有機肥500~1000公斤,鈣鎂磷肥30~40公斤,焦泥灰16~30擔,或采用進口復合肥30公斤作基肥。(4)淺播薄蓋,搞好化學除草。蠶豆是雙子葉作物,破土能力不如單子葉的玉米、小麥,所以下種后泥土覆蓋要細雨、薄,一般蓋土1寸左右不要超過2寸。蓋種后用50%乙草胺50~60毫升,均勻噴施防治草害。3、加強苗期管理。(1)查苗補缺,適施苗肥。三葉期及時補缺保證全苗,并每畝用尿素3~4公斤兌水澆施,或追施豬糞肥。(2)蠶豆對肥料需求最多的時期是開花結莢期。一般開春后,開花初期重施氮肥,畝施5~10公斤尿素。苗弱的多施,苗旺則少施。(3)合理整枝,及時摘頂。3月上中旬左右,植株株高30厘米左右,要打去主莖,剔除無效分枝,選留健壯側枝5~6個,并用土塊壓在植株中間,使側枝之間分開,以利通風透光,開花結莢。并在開花期提倡適時摘頂。實踐證明,單株分枝開花3~4個節位時,及時摘頂,有利于提早結莢和成熟。(4)噴施鉬、硼肥。試驗證明,施用鉬、硼肥有明顯增產效果。一般以拌種或花期噴施為主。噴施一般在初花期每畝用硼砂100克、鉬酸銨5克加水40公斤噴施。(5)防治病蟲害。苗期做好蚜蟲的防治工作,以保護豆苗生長和預防后期病毒病。防病的重點在結莢期及莢果充實期,主要病害有褐斑病、赤斑病、銹病等。一旦發生可用多菌靈或托布津等防治。4、適時采摘。適時采摘是提高品質的重要一環。我縣鮮莢采收期一般為4月中旬以籽粒飽滿、呈白綠色時為最適。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