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草石蠶病毒病,也稱草石蠶花葉病。
〔病毒英文名〕Alfalfamosaicvirus簡稱AMV.
〔寄主作物〕草石蠶、菜豆、豇豆、豌豆、辣椒、番茄、馬鈴薯、煙草、芹菜、萵苣等多種作物和雜草。
〔病害診斷〕全株系統發病,一般病株多癥狀潛隱,僅植株稍矮,收獲時可見塊根個頭小。個別發病嚴重植株,葉片可表現輕微花葉癥狀。致病毒原為三種病毒混生,最主要病毒為苜;ㄈ~病毒,病毒粒體彈狀,為多分體病毒有5種大小不同粒體,大小為18.9~58.3納米×18納米,病毒汁液致死溫度55~60℃,稀釋限點1000~2000倍,體外存活期3~4天。
〔發病規律〕苜;ㄈ~病毒為田間重要病毒,可為害多種作物和雜草,主要田間或保護地內生長的寄主植物體內存活越冬,有些寄主如辣椒等種子也可以帶毒,所以田間毒原來源很多。病毒在田間主要由蚜蟲傳播,傳毒蚜蟲有桃蚜、豌豆蚜、大戟長管蚜。蚜蟲傳毒為非持久性傳毒。汁液摩擦也能傳播。病害發生與蚜蟲有密切關系。高溫干旱有利于蚜蟲繁殖和傳毒,然而對寄主生長不利,降低抗病性,因而發病重。
〔防治措施〕(1)選用抗病品種。(2)施足糞肥,適時灌水,促使植株生長健壯,提高抗病能力。(3)及時中耕松土,徹底鏟除田間雜草。(4)加強田間檢查,一經發現病株立即拔除病株并燒毀。(5)早期防蚜,連續防蚜。(6)發病初期噴布1.5%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或0.5%抗毒劑1號水劑300倍液,或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0%病毒王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